第181节

张卫国的工作单位里面福利挺好的,过年发了不少的福利,有这些,再加上他们不缺钱,花钱去买的年货,很丰盛,现在这时候,有些东西要票,也有些东西不要票,在路边摊的那些个体户大部分都是不要票的,供销社、百货大楼,基本就还要票,尤其是一些比较稀缺的、贵重的东西。

张卫国有票,为了过年,基本上都花了。

苏茴今年相比起来很悠闲,就帮着一起包饺子,做好吃的出了些力,其余的就是张卫国自己张罗的,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他已经锻炼出来了。

感觉培养出了一个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男人。

这样想突然有点自豪。

——

今年过年张家的气氛有点古怪,张凤华知道原因,就是因为二婶家的那些事情。

她在爷爷奶奶面前没有说什么,内心却是支持的,她也有些事情瞒着家里,她现在有了一个正在交往的对象,不过她不打算现在就跟家里人说,她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未来,她打算等他们工作了再确定,如果能真正定下来了,再告诉家里也不迟。

张锦华也知道原因,他同样没有说话,但是吴楚楚却有话说,不止一次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跟二婶打好关系,二婶也不容易,一个人在外面,几个孩子距离她又比较远,我们距离比较近,多往来,联络感情。”

二婶这么能干,她的几个孩子又那么有出息,眼看着未来一片光明,当然要尽力打好关系呀,为什么要僵持着,这对自己根本没有好处。

她这话在张锦华面前说,张锦华不吭声,她说的多了,他就甩脸子。

看到他这个反应,吴楚楚就不在他面前说了,换成在张凤华面前说。

他们家跟二婶家最亲近的还是要数张凤华这个小姑子。

对于大嫂这些话,张凤华嗯嗯安安的应和着,没有给一个准话。

她觉得目前这样的相处状态最合适,暂时不想要改变。

张根对于家里这氛围没有察觉出什么不对,这个年,他过的不大痛。

看上去是一家团圆了,但是,他在想起了老二。

老二是他三个儿子最出息的那一个,相比起大的还有小的那个,在间的孩子比较吃亏,因为很容易忽略他,他自小的性子就比较犟,有牛脾气,有些事情自己说定了,怎么都不愿意改。

当初他要娶苏茴的时候,老伴是不愿意的,还闹腾了好一段时间,她已经有看的儿媳妇了,但是老二就是不愿意,最后还是如了他的愿,娶了苏家的姑娘进门。

那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喔,他觉得无所谓,哪个都一样,而且要真说起来,苏家的条件还比较好,虽然她爸妈没有什么亲戚,势单力薄,但是她爸会手艺,不愁饭吃。

然后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眨眼间,老二去了当兵,当时他特别骄傲。

又担心,又骄傲。

他是个好样的。

然后他牺牲了,只留下儿媳妇带着四个孙子,他那时候都有些担心她守不住,她还年轻,改嫁了也能生得出来,不过她没走,而且起了房子,带着孩子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了下来,还很出乎意料的把四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光宗耀祖。真的是光宗耀祖,在这附近十里八乡,一说起张家,免不了就要提起这件事情,出去在镇上买东西,别人知道他是哪里的,都要来搭话,问一问,大大的长脸了。

这要是在过去那时代,这相当于他下面四个孙子,都考上了举人进士,当然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他那段时间走路都飘了。

值了,这一辈子值了,他自己是一般,但是他有几个有出息的孙子啊。

他那时候还对儿媳妇非常的满意,他也知道,几个孙子有现在这成就,老二媳妇居功至伟。

然后,就是大孙子、大孙女陆续考上了,更光荣了。

先前四个孙子都是老二家的,他们跟着老大家的过活,现在老大家的也考上了,他们张家,就差老三那一房,他这一支,是彻底起来了。

之后就是老二媳妇辞了工作的事情,现在这么久了,他已经不那么生气了,就是还不乐意提起来,就算有卫国跟他打电话说了又怎么样,其实就是翅膀硬了。

要是老二还在就好了,要是老二在,怎么会瞒着他们,肯定跟他们有商有量的。

他也会更顾念着他们,有什么好事第一时间想到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