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两样小吃都装在古典雕像样式的餐具里,看上去颇有艺术气息。

“闻上去很香。”蔡老师夹起一根一指禅,咬了一口后,露出满意的神色。

“是用菌菇和豆制品做的,但吃不出一点豆腥味,反而有种奇妙的香气,口感似肉非肉。”

蔡老师是美食家,他都这么点评,这道菜一定差不了。

丁灵也尝了一口,一入口,就被惊艳到了。她没想到这素香肠的滋味,竟然比肉香肠还好。

肠衣好像是用豆制品做的,用油煎过后香香脆脆,少了些普通肠衣的韧性,但好像变得更好吃了。

另一道金刚萨同样也是香煎过的,仿的是鱼肉,应该是几种蔬菜和豆制品融合,外表酥脆,里层鲜嫩多汁,味道也很不错。

这里的菜名起的似乎都很有禅意,比如接下来上的热菜,第一道便叫做“无明火豆腐”。

实际就是用锡纸包着焖熟的豆腐。

菜名一语双关,既指的是这道菜在烹饪过程中没有用到明火,又指佛教当中的嗔怒和愚痴。

服务员在边上轻声介绍,“这道菜是放在无明火的炉子里焖熟的,需要经过整整六小时焖制。”

说着用小刀轻轻在锡纸上方划了个十字。

菌汤的鲜香瞬间散发出来。

色泽金黄的豆腐,就飘在浓稠的菌汤芡汁上面。

舀了一勺,蔡老师夸道,“鲜!”

豆腐的口感外脆里韧,哪怕经过长时间焖制,也没有变得稀碎,丁灵尝了两块,“这是韧豆腐吧,先煎后焖?”

蔡老师点头,“你猜的不错。”

两人接着交流起这道菜可能用到的做法。

蔡老师又尝了几块菌菇,享受般地眯着眼说,“用的是正宗的云南野生菌,有鸡枞和干巴菌,味鲜,肉嫩,回味无穷。”

丁灵夹起一块黑乎乎的菌菇,应该就是蔡老师说的干巴菌,味道很是鲜美。

蔡老师又接着为她分析菌菇的做法,“应该是先蒸过了,菜里用的完全是蒸出来的汤,没再额外加水,这才能够味道如此香浓。”

白老师在边上听了直摇头,轻声说,“他这人啊,没事就爱琢磨这些,可算是找到能和他聊到一块儿去的了。”

“不过这家店真挺不错,环境好,菜品好,还带有禅意。回头我也推荐给我那几位食素的朋友。”

白老师这会儿已经知道这家餐厅是宋熙和推荐的,朝他笑着说,“小宋推荐的好。”

服务员陆续又上来几道热菜,其中有一道的名字很有意思,叫“酸甜苦辣白带鱼”。

自然不是真的带鱼,而是做成带鱼样式的素食,最外层还裹了海苔,乍一看上去真跟带鱼似的。

这菜味如其名,真的包含酸甜苦辣四种味道,每一种味融合的很好,哪怕是最难被人接受的苦味,在这之间也并不显得突兀。

蔡老师吃得连连点头,“这家店的大师傅调味有一手,我这人别看平时什么都吃,可偏有一样不大爱吃,就是苦。这道菜我却觉得很好吃,苦和酸甜辣三味融合在一起,越吃越让人觉得有滋味。”

由这道“酸甜苦辣白带鱼”,蔡老师还引申出其他感慨:“其实呐,人生也就和这菜一样,朝夕起伏,四味俱全。偶尔受一点坎坷挫折没有关系,苦过之后,总会有甜在后面等着。”

“受教了。”丁灵虚心道。

白老师往蔡老师碗里夹了一块“鱼”,嗔怪道:“好好吃饭呢,别老想着给孩子们说教,吃还堵不上你的嘴呀。”

蔡老师讪讪一笑,谨遵夫人指令,埋头苦吃起来。

白老师则看着丁灵关心道,“我听你们系的老师说,你上学期病休了一段时间,现在身体恢复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