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页

“其实这思想究其根本,就个人发展而言,就是以‘孝’为起点,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品行,并通过学习,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仁者’。”

“西方思想认为,贵族之所以是贵族,不在于他占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具备多少责任心,承担多少社会责任,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哲人是相通的。”

“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是为‘仁者’,但是‘仁者’只是具备了帮助别人的能力和本心,具体如何‘施仁’,用什么方法达到‘使民乐从’的境界,这是另一个问题。”

“这种反面例子其实很多,那些打着拯救的旗号,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招致抵抗甚至反击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提出过解决方案,那就是——‘仁者,爱人’。”

“何为仁,何为爱?”

“有能力帮助别人,也愿意帮助别人,斯为仁。”

“能力或者不足,但有亲近之心,斯为爱。”

“仁,容易流于高傲的施舍。”

“爱,容易变成依赖与祈求。”

“孔子的这个方案,要求仁者从思想上,将自己置于弱者的位置,以依赖和祈求之态度,去施行仁政。”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多地方的扶贫和资助,施政者往往会给当地居民规划出一个发展蓝图,让居民们按照他们制定的发展道路来走。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一点,也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导致项目失败,居民抵触。”

“很多施政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其实还是另一种方式的高傲,把这当成对无能力者施加的一种施舍和怜悯,甚至将之变成一种强制,这就没有将自己,摆在和居民对等的位置。”

“他们没有想过,要居民放弃固有的生活方式,这对当地居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牺牲!”

“你做了慈善,居民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本身是一种对等的付出。”

“没有任何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