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归化(第一更,求订阅)

面对这样的机会,又有谁会拒绝呢?

其实在朱先海的计划中,确实有让胡雪岩主持银行的打算,毕竟在历史上他创办的阜康钱庄,曾一定是上海最大的私营银庄。但是在此之前,更希望他能到西方去充分了解西方金融,毕竟,朱先海所需要并不是传统的钱庄,而是银行!一家真正的现代银行。

银行,早在去年年底,亚美利加银行就已经挂牌成立了,甚至现在还发行了银行券——这个时代很多国家的纸币都是私人银行发行,别说美国有上百种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就是在英国,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私营银行的银行券同时流通使用。

尽管现在亚美利加银行的规模有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这家银行迟早会成南华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人,人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只要有了人,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不过,有了人还需要培训,在南华最早兴建的学校,并不是小学或者预备学堂,而是工厂的工徒学校,在这些工徒学校之中,船厂的工徒学校成立较晚,这是因为船厂成立较晚,直到去年五月份,才建成了第一个石船坞、船台,它是从修船起步,其实就是为那些远航归来的飞剪船提供清理船底之类的检修。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造船。

不过它的第一批工人,确实是在工徒学校培养出来,当时学校就在船坞旁边临时搭建的木棚里,工人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当时的课堂上既有十三四岁的学徒,也有四十来岁的工匠。

其实,就是现在船厂的工徒学校里学徒也是年龄各异,毕竟,每个月船厂都会分配来一些新工人,相比一年前,现在的工徒学校,早就搬进了船厂附近的红楼里,除了木匠、铁匠之类的工徒班外,还有一个学徒班,班里全是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刚的少年,他们过去大都读书私熟,算得上能书会算,除了在这里学习造船的知识外,还要学习数学、英语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说是学徒,其实将来他们是要到外国学习造船的。

在这些学徒中,李臣朴无疑属于极具天份,他出身杭州大户人家,到南华也是个意外,不是意外的话,估计城破的时候,就和家人一起被杀头了,毕竟,在历史上,八十万人的杭州城在短短的四年战争浩劫后,只剩下七万人,三千一百万人的浙江,也就只活下一千五百万。足足有一半的人口损失在这场浩劫之中。

在南华的十几万人里,差不多都本应泯灭于那场浩劫之中,现在他们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走上了另一条不曾想象的道路。

就像十六岁的李臣朴一样,原本十四岁就考中秀才的他,志向是像他大哥一样考中举人,入朝为官,光耀门楣,但是现在的志向却是成为一名船舶工程师。极其聪颖的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不仅背下的“英汉字典”里的单词,甚至还能不通过翻译听得懂老师教授的课程,那怕只是一部分,也是极其难得的了。

也正因如此,在他的名字已经列到了新一批的留学名单上,不过,为这事他也正头痛着呢。很多事情总会有额外的麻烦。

“李臣朴,昨天数学题解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