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趁人之危(第三更,求订阅)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了一个贸易商。作为商人,他从来不关心“哈特贸易公司”的美国棉花是从那里来的,但是稳定棉花供应,可以给“他的”公司带来数十万英镑销售额,不过,这并不是他的主业。

他的主业是什么?

当然是在那些因为原料不足破产的或者濒临破产的企业中,寻找合适的对象,给绝望的人送去一线希望——买走他们的机器。

只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机器必须是眼下最新式的纺纱机,最新式的织布机。

正常的途径是,他会去访问那些工厂,寻机和那个工厂的厂主面谈,看看对方的处境,然后向他提出很多建议……这是正常途径。

这样的途径怎么能显现出他的能力呢?

既然眼下那些人的日子过得不容易,那当然要趁人之危,趁机压价了。

“你要记住,1862年英国原棉进口量,就因北部联邦军队的海上封锁,而锐减至战前同期的4,“制棉中心”曼彻斯特的众多工厂只得因此被迫关停,现在,每四家工厂,就有一家破产或者倒闭,我们要尽可能的压低工厂设备的价格。记住,没有棉花,他们的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冲着汉森微微一笑,詹姆斯说道。

“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一点,也要让银行界知道这一点,还有要多和记者沟通,告诉他们,让他们多写一点破产工厂的新闻,只有银行界催收贷款,那些工厂主才会破产,只有他们破产了,我们才能废铁的价格收购那些设备。”

在工厂破产之后,曾经价值数上万英镑的设备,甚至不值一千英镑,如此廉价的设备,如果没有人收购的话,最终只能在工厂里一点点的锈蚀,在曼彻斯特,很多过去的同行,都觉得杰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伙,至少他拯救了不少人,当然如果他能把棉花卖给他们,那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