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马汉的三个问题 (第二更,求订阅)

任何人都有他擅长的事情。

或许赵启航并没有考上大学或者专科学校,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人力的充分运用,劳动效能的充分发挥上,他有着过人的天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启航一直在墨玉河煤矿进行着他的管理试验,从根据劳工的身体素质进行分裂,强壮的劳工可以得到额外的补给,而老弱病残的则只能得到基本口粮,相对应的,他还建立了奖惩制度,能够完成劳动定额的劳工,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食品和衣服,至于没有完成劳动定额的,食物自然要减少供应。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和衣服,劳工们只能努力工作以换取更多的食物。

积极性的提醒,大大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墨玉河煤矿都是北方矿业公司的明星,而赵启航的“科学管理学”也在北方矿区以及非洲殖民地的许多地方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当然,他的“科学管理学”肯定不会在本土推行,毕竟……这是本身就是针对契约劳工这种廉价劳动力的科学管理。

对于大明来说,那些来自殖民地廉价劳动力,对于北方领地矿产的开发是极其重要的。在科学的管理下,他们在北方领地一个个与外界相隔绝的矿山里,开采出了数以亿吨的煤炭以及其它各种矿石。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他们奠定了大明北方领土崛起的根本。

尽管,这些劳工在几年之后,就因为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不断的被送回非洲,但是他们仍然参与了非洲的建设,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大明在非洲兴建的的一条条铁路、矿山、水电站,无不是留下了他们的影子。

不过,这些都只是后话而已。

但是眼下,正是来自北海的煤,给大明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力。

毕竟,这是一个煤和铁的时代。

只有拥有煤和铁的国家,才拥有未来。

不过,对于大明来说,煤也好,铁也好,都来自海外,本土既没有足够的煤,更没有足够的铁。而这几乎是大明最大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