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皇帝的徽州(第二更,求订阅)

“不用,钱德功他们与其说是跟不上,不如说是在等着太子。”

对大臣们的想法,他并不觉得意外,大明的文官们瞧着太子爷在军中服役,那是一个眼热啊!

太子爷先是在军校,然后又是在军队。接触的自然都是军方将领,将来顷向于谁?那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只要有机会,他们当然愿意与太子爷多多亲近一下

其实,早在大明开国之初,在设计帝国中枢时,朱大皇帝就曾有过一番深思熟虑。

大明到底是应该沿用什么样的朝廷体制?

首先传统的朝廷体制肯定是不行了,华夏传统朝廷体制早就走到头了。

不说其它各种弊端吧。

就是几百年的文武不和,就是最大的问题,从中唐起到底是“以文御武”,还是“以武御文”,争了千年没争出个所以然不说,最后争出上什么呢?

姑且不说明朝的文官集团对军队的打压,直接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吧。

就是说满清,这个可是自称以“骑射得天下”,号称“历代重视武功”。可到了晚清的时候,皇帝仍然可以利用翁同龢等所谓的“清流”打压李鸿章等人,停禁了北洋海军的海外采购预算的行为,不仅导致北洋海军发展的停滞,更直接导致了战败。甚至就是战争期间,还屡屡上书弹劾李鸿章。

到底是文武相争?

还是帝王工具?

朱大皇帝没有去纠扯那些,也没有闲情逸致关心翁同龢的那句:“我虽然从不干事,但李鸿章只要干事,我就反对,对错不重要。”。

重要是什么?

是大明不能重蹈复辙。

尽管在帝国早期,朱大皇帝曾借鉴过小本子的“现役武官制”兵部大臣和海军大臣需要由现向中将上将担任,但这也有其弊端,其实二战时的小本子的军部就是这样绑架的内阁——一旦内阁得罪了军队,后者即可操纵陆、海军大臣辞职且不指定人选继任,来搞垮内阁。这使得内阁事实上被军队绑架。

所以小本子的经验,也不是好的经验。非但不是好多经验,而且还很坏。

或许在朱大皇帝这个开国之君的手中,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