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神圣的帝国 (第三更,求订阅)

朱大皇帝看了看左宗堂,虽然知道他致仕后最喜欢的就是与各个大学的学者研讨国学,可却不曾想他的关注重点是这个问题,或许,这就是他和王有龄的区别。

无论是左宗堂也好,王有龄也罢,他们都知道朱大皇帝的内心充斥着扩张欲望。

所以王有龄致仕后,是想通过对海外的关注吸引帝王的注意,是想告诉陛下——臣对海外是了解的,臣支持扩张,用臣,臣可以在助陛下开疆拓土。

可是左宗堂呢?

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去关注海外,而是去关注国内,他在华夏文明之中寻找扩张的正当性,从而建立一个“神圣性”的扩张理由。他不是在告诉陛下——臣支持扩张。而是在告诉大明人,天下所有的大明人——帝国必须要扩张,因为这是帝国的神圣使命。

甚至不是在告诉大明人,而是在让所有的大明人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渴望帝国的扩张。

就像某一时期的青年人,他们或是怀揣着“解放全人类”的理想或是怀揣着“悍卫自由世界”信念,他们在世界各地彼此撕杀。

无论结果如何,理想与信念的结合,成就了帝国的扩张。

“所谓神圣无非就是找到一高尚的目的,这一点无论是在华夏文化亦或是西洋文化,都达成了共识——就是构建文明与野蛮。帝国治下是文明的,而帝国之外是化外之民,是蛮族,通过渲染这种二元对立,让本来单纯的实力差别变成了一种合理差别。只有进入帝国教化的居民才是文明世界的人,否则就是蛮族、蛮夷。

这一点在西方的扩张中体现特别明显,他们凭借着文明的优势占领殖民地后,既把原住民视为奴役的对象,同样也看做有待教化的对象,当然他们的教化是为了更好的奴役。虽然如此,却也开成了他们的“神圣性”,但是众所周知,这种神圣性是掠夺性,而帝国的神圣性,就在于“大同之世”,以扫荡天下之不平“天下大同”为目标,嗯……”

看着陛下,左宗堂说道。

“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日之世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如此不公,帝国焉能坐而视之,帝国所为者,实为公平之道、平等之世!”

在左宗堂提到最后八个字的时候,他特意加重了证据,甚至有些激动的用力一攥拳。

朱大皇帝看着左宗堂的目光都发生了变化,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了一句话——公平,公平,还是他么的公平!

公平!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