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封建糟粕 匿名咸鱼 2997 字 2022-11-08

当年桑氏病重,兰玉将桑氏这些年攒得家底当了个一干二净,险些把琵琶也当了,后来还是抱着琵琶和老鸨签了卖身契,才又得了一笔钱。

可惜桑氏没熬住,不过三十余岁的女人骨瘦如柴,死后不过那么轻轻一捧。

兰玉花光那笔钱为桑氏买了一副棺椁,葬在了山腰处,清明时,漫山遍野都是红艳艳的花,姑且算个归宿。

旧事如潮,兰玉抱着琵琶的手隐隐发抖,这是他母亲留给他的唯一的东西了。

兰玉到底舍不得那把旧琵琶,他将琵琶放入木匣内,抱着就带上银环一起出了门。

张氏琴行曾替他换过琵琶弦,调过音,兰玉将旧琵琶抱过去时,掌柜的看着破损严重的琵琶皱了皱眉,犹豫道:“客人这把琵琶年头太久了,不但背板,里头也损坏了……”

兰玉心头一沉,道:“掌柜的,就是花再多钱也不要紧的。”

掌柜的看着兰玉,说:“钱倒不是最要紧的,只不过我需得请大师傅瞧过才能下定论,便是修好了,说不得音色也会受损。”

兰玉说:“不要紧,这把琵琶是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我想留个念想。”

掌柜的叹了口气,道:“那您先将琵琶留在店里,等好了,我就给您送府上去。”

兰玉抬手行了一礼,说:“多谢。”

“哎——使不得,使不得,”掌柜的忙偏身避开,笑道,“您是客人,我如何能受您的礼。”

“琵琶短时间内可能修不好,您还需得耐心等些日子。”

兰玉说:“好。”

兰玉收下掌柜写给他的单据,出了琴行,心依旧沉沉的的。今日是个好天气,天高云淡,街边的树叶依旧泛黄,将谢不谢的,秋意更浓了。

银环轻声说:“主子,您也不用太担心,琵琶一定能修好的。”

兰玉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说:“你许久没出府了吧,”他摘下自己腰间的荷包递给银环,说,“去随意逛逛吧。”

银环摇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陪着主子。”

兰玉笑了,道:“我自己一个人待会儿。你去玩玩,逛一逛,买些喜欢的胭脂水粉,头花。”

银环发髻上的粉色头花已经旧了,兰玉说:“去吧。”

小姑娘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头花,脸皮薄,有点儿不好意思,咕哝道:“那您可千万当心。”

说罢,没有接兰玉给她的荷包,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兰玉,人流如潮,周遭不住地响起吆喝声,兰玉静静地看着她,目光沉静,竟像是就要这么消散了一般。银环脚步顿住,刚想往回走,兰玉已经转身走入了另一条街道。

北平城大,和扬州是截然不同的风景,北地入秋也入得早,除了路边的黄包车夫和苦力,穿着短褂的渐渐少了。

兰玉来北平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好好地看看北平城。

街上热闹,来往者众多,有穿着长袍马褂的,亦不乏西装革履,摩登潮流,一张张中国人的面孔还混杂着金发碧眼的洋人,洋人多打扮精致,言行举止里都透着股子高高在上的意味。兰玉看了几眼就转开了目光,街角躺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年迈麻木的老妪抱着面黄肌瘦的孩子跪在街边乞讨。这样的乞丐兰玉在扬州见过很多,从扬州北上时也见过,这北平城里也有数不清的人一日又一日地熬着,说不上谁比谁更痛苦。

炼狱一般,好像活着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兰玉想起桑氏临终前的叮嘱,她让兰玉好好活下去,就是离开扬州时,他去拜别昔日教他弹琵琶的师傅。

二人是在后门见的,一个年已花甲的男人买了她做妾。

她脸上敷了厚厚的粉,却掩盖不住疲惫,担忧地看着兰玉,叹了口气,也说,兰玉啊,这世上谁不遭罪呢,得活着才有以后,你还年轻着呢。

兰玉想着,突然觉得不可名状的孤独奔涌而来,浸透了四肢百骸,连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他竟如此寂寞。

突然,有人叫他,“九姨娘。”

兰玉没什么表情地看了过去,就看见童平手握着缰绳,驾着马车停在了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