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页

既然晁盖已经身死,那便意味着梁山之乱彻底的平定了。

几日过后,呼延灼在梁山留下了一部人马以防止这一处地利之地为其他的贼人所占据,然后在同楚毅商议一番后便准备班师回朝了。

京师

距离楚毅随同大军离京已然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没有几个人会认为闹出那么大的动静的梁山之乱会被平定。

这一点看一看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就知道了,这两大寇的动乱已经持续了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如今也不过是刚刚限制住对方的对外扩张。

在朝中诸位相公看来,楚毅同呼延灼他们此番前往梁山,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暂时的稳住梁山之乱就不错了,至少不让晁盖、宋江一伙人再行攻破州城。

然而一封捷报却是自山东之地传来直入京师。

御花园之中,赵佶看着手中那一封捷报,就算是赵佶看着那捷报脸上都忍不住的露出几分惊愕之色。

深吸一口气,赵佶将手中的捷报递给了蔡京道:“蔡相,你且看看吧。”

蔡京接过捷报,目光扫过,眼睛一缩,拿着捷报的手都禁不住微微一颤,就见蔡京缓缓的抬起头来,向着赵佶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番呼延灼将军平定梁山动乱,实乃是社稷之福啊!”

尽管说在那捷报当中,呼延灼并没有虚报军情,而是直言此番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平定梁山之乱,其中楚毅以及其手下的卢俊义、关胜、鲁达等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按说这功劳应该是作为监军的楚毅占据一大部分,可是听蔡京的意思,似乎是将平定梁山的功劳完全安在了作为大军统帅的呼延灼的身上。

赵佶听了蔡京的话只是一愣,作为天子,赵佶可是一点都不傻,蔡京这话一出口赵佶百年明白了蔡京的用意。

历来监军的功劳大小完全是由天子来决断的,如果天子愿意的话,就算是将所有的功劳都扣在楚毅的头上,那也没有人能够说什么。

这就好比童贯,童贯一开始的时候同样是以监军起步,就是因为每一次大胜,功劳都安在了童贯的头上,所以童贯才有了如今的高位。

但是这一次,蔡京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直接忽视楚毅,将所有的功劳都放在呼延灼的身上来以此打压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