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投我以乱臣 若兰之华 854 字 3个月前

见她还知晓关心自己安危,对宋引也只是以“他”相称,穆玄心情忽然变得很不错。

“不必担心,算不得什么麻烦,已经解决掉了。”

他嘴角微扬,甚愉悦的道。

夭夭心里的那块大石这才慢慢卸下。同时也有些怅然若失。这么多年过去,穆玄还是有很大变化的,比如跟以前相比,他似乎爱笑了一些,接人待物也面面俱到,十分合体,不像以前总给人甩脸色。

当年在太平观时,他怎么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愉快的同她玩耍呢。

夭夭有些郁闷的想。

——————————————————————————

眼瞧着距下月的婚期不到十日,姜氏忙得席不暇暖、昼夜颠倒,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总算赶在月底前把女儿的嫁妆张罗齐全了。最近几日,都在和府中一众丫头婆子一起,通宵达旦的给女儿缝制嫁衣。

可怪的是,西平侯府这边忙得热火朝天,东平侯府那边却毫无动静。虽说这桩婚事定的匆忙,但两府毕竟都是勋贵之家,既然明媒正娶,无论时间多么紧促,三书六礼是必不可少的。

今日秋雨延绵,姜氏缝到午后便觉腰背酸痛,似乎是以前生产时落下的病根又犯了,便暂停活计,让荣嬷嬷扶她到廊下小坐。

荣嬷嬷仔细替她揉捏肩背,心疼的道:“奴婢挑的这几个婆子,女工都是数一数二的,小姐大可放心交给她们去做,何苦非得亲力亲为?这身子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

姜氏叹了声,心事重重的道:“奶娘大约不知,以前我虽也担忧菖兰的婚事,可那担忧大约同世间其他母亲没什么两样。长在自己身上的肉,生生割掉送给旁人谁不心疼。可自从菖兰出过那次事之后,我就不只是担忧,而是真的害怕了。”

“我真害怕,一个不察,再出点什么差池……”

姜氏又忧心忡忡的叹了声,便问:“午后可去门房那儿问过?宋家可有人过来?”

说完,却又自顾道:“这么恶劣的天气,应也不会过来的。”

荣嬷嬷看着姜氏殚精竭力的模样,愈加心疼,同时也难免有些怨怪东平侯府。这都多少天了,三书六礼一样没见着,除了孟老夫人与东平侯夫人当日口头上的达成的约定,那宋二公子至今未派人正式上门提亲,更别提聘书了。东平侯夫人收下郡主的庚帖以后,也一直未将宋二公子的庚帖送来,不知是忘了还是打算直接省了这一步。

就算那些虚礼都不重要,可纳征总是必不可少的罢。西平侯府的嫁妆都已装点妥当了,东平侯府却还没将彩礼送来。这摆明有些欺负人的意思了。

孟老夫人为了这事儿也是寝食不安,之前派人去打探了两次,都回报说东平侯夫人上山礼佛去了,要到下月月初才回来。宋二公子自从上次在街上被人打伤,这段时间一直在府中养病,避不见客。何况正式成亲前,男女双方总要有些避讳,孟老夫人也不好直接拿这事儿去问当事人。

如此一拖,就这直接拖到了现在。

“外面寒气太重,奴婢还是扶小姐回屋里歇着吧。”

姜氏揉了揉发沉的额角,道:“我心里烦,就想在外面坐坐。奶娘,你去海棠院瞧瞧菖兰回来没?不是去取点心么,怎么去了这么久。”

荣嬷嬷应下,又取了件厚实的氅衣给姜氏裹上御寒,才往海棠院去了。

第42章 诗会

东平侯夫人其实是被章太妃叫去山上礼佛的。

章太妃相貌平平, 为人木讷老实,在先皇朝时并不得宠, 直到先皇薨逝时还是个不起眼的嫔位。但因她性情温良,在先皇最宠爱的阮贵妃因巫蛊之案被打入冷宫后, 并未像后宫其他妃嫔一样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而是不计自身祸福,主动恳求抚育阮妃的一双儿女,从而成为新皇继位后唯一得到善终的先帝妃子。

当年阮妃的那双儿女,正是如今的圣上和灵樱长公主。

今上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生母阮氏平反冤案,诛杀当年密谋此事的张皇后一党。至于当日依附于张皇后的那些妃嫔们,或被下令为先帝陪葬, 或被以其他罪名赐死,或被发配到东陵为先皇守灵。只有章嫔因抚育今上与灵樱长公主有功,被擢升至太妃位, 尊章太妃,一应吃用礼遇等同太后。

章太妃却并不贪恋这份姗姗来迟的无上荣耀, 待新朝稳定之后, 便主动请求以俗家弟子的身份到兰若寺斋戒礼佛, 为今上和长公主祈福。

自入兰若寺,章太妃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来往。这次她老人家突然开了尊口,东平侯夫人就是心里再多惊讶和揣测, 也是断不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