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丰县的百姓都很热情,但实在是乡音难懂,伊沈江一连问了几个人,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陈瑜白眼尖,看到一个在街边帮人写信的书生,过去找他问路。

书生听说两个人是去栗泗村找焦豫的,立刻满脸堆笑地说:“原来二位远客是来找焦老师的,若是不嫌弃,我可以给你们带路,刚好我这两日也想着,该抽空回村里去看看老师了。”

在去村里的路上,陈瑜白闲来无事便跟书生聊天,正好也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焦老的情况。

书生是个很淳朴热情的青年,对陈瑜白和沈江也不设防,由此也可见这一片应该是民风十分淳朴。

这位书生姓柴,名焕,是榆丰县当地人。

他一心向学,但是参加了两次童生试都名落孙山,家里也有些心灰意冷,觉得他不是读书的料,打算送他出去学门手艺,今后能够养活自己就够了。

但是柴焕自己不甘心,恰好听到同窗说,焦豫焦老如今回乡办学,开了一间焦家私塾,招收幼童开蒙,考中秀才之后便自奔前程。

幸亏柴焕的舅舅家便在栗泗村,念着乡里乡亲的情分,他这才有了去焦家私塾读书的机会。

他在焦豫的指点下学了六个多月,今年刚刚考中秀才,随后就被焦豫撵回县学来继续读书了。

虽然回到县学继续读书了,但是柴焕一直惦记着想回去看看老师,今天碰到陈瑜白和沈江问路,便觉得择日不如撞日,还有马车可以蹭一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不知道老人家如今身体如何?身边可有亲人照料啊?”

“老师的身体一直挺好的,骂起背不出书的孩子们,依旧是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老师的两个儿子都在身边,如今都已经五世同堂,儿孙绕膝,是个十分和睦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