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时候,有一位绍兴的老人,去京市旅游的时候,无意中吃到了店里的梅菜扣肉,之后每隔几个月就要飞到京市吃一次,对夏月初做的梅干菜赞不绝口,说比如今本地人做的还要地道。

最开始人们开始制作干菜,是为了保存食物,让自己在缺少绿色蔬菜的冬季,也能吃到菜的一种办法。

后来发现,将蔬菜晾干炮制之后,会出现与新鲜时完全不同的风味与口感。

所以到了蔬菜并不缺乏也更加容易储存运输的现代,许多人依旧热爱这种味道,除了当地饮食文化的惯性使然之外,好吃才是使它长久不衰的秘诀。

新出锅的梅菜扣肉热气腾腾,梅干在蒸锅里慢慢舒展开身躯,释放出自己特有的浓郁香气,吸收了五花肉的油和汤汁,口感和味道立刻丰富起来。

而五花肉肥腻的油脂,通过长时间的蒸制,基本已经都被逼出去被梅菜吸收,五花肉本身则又带着梅菜的清香。

整道菜酱红油亮,汤汁粘稠鲜美。

梅菜清甜可口,扣肉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

所以有人说五花肉是梅菜的最佳伴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原本大齐的宫中宴席,很少会用到五花肉,即便要用猪肉,也多是精心剔下来的里脊肉或是精修过的小排。

所以当初何怀生看到夏月初的菜单上有梅菜扣肉的时候,便有些犹豫,想让夏月初换一道菜,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只好先去找廖老拿主意。

廖老当时只看了他一眼,也没多说,告诉他第二天晚饭时候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