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国瓷

“一九五二年,轻工部牵头召开陶瓷座谈会,各方面的专家商讨研制‘建国瓷’的具体方案和要求。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院长专程给高庄、莫宗江和王逊写信,对‘建国瓷’的设计制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随后,由中央美术学院拟定了一份名单给中央政府轻工业部,成立了‘建国瓷设计委员会’。”

“名单包括有郑振铎、江丰、张仃、沉从文、梁思成、林徽因、祝大年、高庄、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在内。委员会对‘建国瓷’的设计定位提出了主导性意见,既要体现我国传统陶资艺术风格,又要符合今天的实用,表达出新中国新面貌的要求,打破了历朝历代官方用瓷‘任其百尔,执事媚滋一人’的旧条框。”

“但是国家还有很多制瓷大师,所有能工巧匠几乎都在各大瓷厂上班,因为这个工程,带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除了创造了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和辉煌成就外,还为新中国的瓷器烧造技术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当时的工作人员如王步、祝大年、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刘雨岑、李进、周国桢等,到现在都成了大师级的人物。”

“但是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采用传统古法技艺,复烧断代瓷器,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跨越古人’!”

“这可不是简单说说的,我们真的做到了。”老工程师说话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比如粉彩瓷,以前只有釉上彩,我们在研究7501瓷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突破,将釉上彩变成釉中彩,解决了困扰历代的釉上彩剥落问题。”

“就白度来说,历代瓷器最好的,白度只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廖厅长说道:“而在我们但是的努力下,瓷胎白度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多。”

“而且那批瓷器可谓真正的瓷器活化石。是集但是国内最着名的陶瓷匠人,工艺美术家、文化名家、国画大师集体创作,从品质上说已经胜过古代官窑、且古法烧制,质量那是没得说得。”

“是的。”王老爷子说道:“我记得之前的瓷器,受匠人画功的影响,很少有雪景瓷器,有了国画大师的加入,这事儿就好办了。”

“这就是清三代官窑引入督陶官的原因。”周至笑道:“有了文化人士的参与,瓷器产业的美学品质立刻就提高了。”

“这批由国家作为攻关任务下达,最终由景德十大瓷器厂承烧的瓷器,我们内部称作五字头。”廖厅长说道:“后来自然就有了六字头和七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