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李方膺

“我估计除非是你想分手,这辈子应该是失不了恋的。”苏芳很肯定地说道:“就是多巴胺分泌不行,没有后遗症同样就没有激情。”

“芳姐你这算不算人身攻击?什么叫分泌不行?”

“哈哈哈哪来这么多废话!开车!”苏芳觉得自己扳回来一城,心情变好了。

……

……

字画修复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现在周至正在修复的,却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绘制的《墨梅图》。

扬州八怪里边最出名的是郑板桥和黄慎、金农,李方膺与这几人相比,名头要稍微弱一头。

但是就风骨而言,李方膺更加让人佩服。

雍正七年,李方膺随父进京述职,他父亲李玉鋐是与田文镜齐名的大清官和大能吏,做臬台的时候,曾经半年不到即断狱一千多,在雍正那里都挂了号的。

觐见时,雍正皇帝怜悯李玉鋐年老,问:“有儿子和你一同来么?”李玉鋐对曰:“第四子方膺同来。”问:“何职,且胜官否?”对曰:“生员也,性赣,不宜官。”雍正笑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即召见,特旨交主管河南、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委派为沿海知县。

任上,李方膺因开仓救灾立功。灾后还写下《小清河议》、《民瘼要览》、《山东水利管窥》等著作。后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史称“兰山冤案”。兰山、莒州一带农民成群结队,自带鸡黍米酒前往青州监狱探视。狱吏不许见,老百姓就把带来的钱物、食品往监狱的高墙里扔,留下的酒坛子把监狱的大门和甬道都堵住了。

这场冤狱一拖三年。直到清乾隆元年,乾隆追究起开垦失策扰民之事,罢王士俊,才得平反。

任合肥县令期间又逢饥荒,李方膺自订救灾措施,又因不肯“孝敬”上司遭嫉恨,太守加之莫须有的“贪赃枉法”罪名,罢官。

李方膺前后做县令二十年,一共三次为太守所陷,因此决意不再入仕,感慨:“两汉吏治,太守成之;后世吏治,太守坏之。”

罢官后的李方膺寄居金陵项氏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画上也常钤“换米糊口”之印自嘲。

这个时期,他与居住在南京的大诗人袁枚,篆刻家沈凤过从甚密,时常联袂出游,时人称之为“三仙出洞”。

李方膺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