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金主

所以乌市的人口规模只有两个夹川那么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际关系,在这里依旧存在。

钱到账以后,徐父就联系了经协办公室的主任,由他出面,在乌市寻找玉料。

理论上讲,建国以后所有的矿藏都属于国家,这一点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但是和田玉现在主要以子料方式存在,著名的九五于田料,也就是仅次子料一级的“山流水”,还要等到明年才会开采出来。

子料存在于两条河里,大家去河边游玩有时候都能捡到,除非把河封了禁止下河,不然根本就无法管理。

不但不管,当地还鼓励这样的行为,特意为玉石交易修建了集市,方便大家进行玉石交易。

而且的确也给当地带来不少效益。

徐父的那个经协办公室主任的朋友是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每年给苏杭和首都的玉雕厂发函让他们来选料子,也属于招商引资的范围,迎来送往间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这里边的门路。

乌市早先也组织过一个玉雕厂,但是工艺很差,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糟糕,属于没雕之前料子值一千块,雕刻之后就只值八百的那种。

但是玉雕厂工人要吃饭,怎么办呢?厂长干脆就发动大家干起了收料子的工作,然后直接加价卖出去,这些年不断地“吐故纳新”,随着玉料的不断升值,厂子的效益居然还不错。

但是秦厂长也很犯愁,就是厂里有几块大料因为太沉,价值太高,导致一直卖不出去!

其中最大的一块洒金皮一级白子料,重量高达三百多公斤,是二十多年前在喀什玉龙河里挖出来的,哪怕过了二十年了,依然是自治区的“和田玉王”,无论从品质还是分量,都是第一。

但是苏杭一带的玉雕厂都是鬼精,他们最喜欢买十几克的小料,本钱十几块,雕成一个罗汉就能卖两百,当然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