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产业伤痛

一旦代差形成,那就真赶不上了,自行研发不仅不划算,还会耗费很多时间,财力,等到产品出来直接落后好几代,黄花菜都凉了。

“908”工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前年,受日韩两国先后在存储芯片领域赶超美国的启发,国家决定投资二十多亿到当时市场化运营水平最高、同时具备dra研发能力的无锡华晶,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

但是审批节奏慢、工程建设拖拉,直到今年才堪堪投产,而且技术从投产那天就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四五代,眼看是必然要亏损的了。

好在还有一个成果,那就是贝岭。

贝岭是八六年规划建设的,当时为了整治微电子行业一放就“散、乱、差”的问题,国家出台了集成电路“七五”行业规划,决定在沪市和首都建设两个微电子基地。

沪市采取了合资模式,一来方便技术引进,二来也是依托国外产商解决销路。

说白了就是代工。

投资商是当时通信产业的大牛贝尔公司。

贝岭在成立之初的主要业务是为贝尔提供专用于通信的集成电路。在业务模式上采取了id的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也就是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统统自己来做,算是当时相当有实力的一家厂子。

但是贝岭“代工厂”的本质是无法提振国家产业的,因此吸取了“908工程”的经验后,国家已经开始筹备“909工程”,这一次准备投入五十亿,用来建设与产业配套的ic设计、半导体元器件销售、对外风险投资等产业。

这里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有很多,比如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知识产权保护、获取市场、保证投资效益等等。

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本地企业加引进的模式,由华虹与岛国nec合资成立华虹nec,承担“909工程”的生产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