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海外交流

随后,三星分别在米国硅谷和汉城南部的器兴,设立两个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消化。

六个月后,三星的工程师成功掌握了量产64kdra的三百零一项流程和其中八项核心技术,顺利制造出生产模组。

八五年前后,米国厂商在日韩企业竞争前节节败退,德州仪器为降低制造成本,与现代集团签订oe协议,由德州仪器提供64kdra的工艺流程,改善产品良率,让现代电子比三星慢了三年成为韩国第二家dra制造商。

此时,岛国dra产业进入技术爆发期,通产省电子所研制成功1dra,三菱甚至公开展出4dra的关键技术,而日立生产的dra内存,已经开始采用15微米生产工艺。到八六年,光是东芝一家,每月1dra的产量就超过100万块,疯狂冲击美国市场。

更夸张的是,英特尔此时陷入巨大亏损,被迫裁员7200人,宣布自己彻底退出dra市场,关闭生产dra的七座工厂。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按照这个市场规律继续发展下去,dra市场必将被岛国企业彻底垄断,根本不可能让南韩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就在这一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了升值之路,虽然岛国厂商仍然占据技术优势,但已经不可能再用低价打压对手,使得南韩厂商得到机会存活了下来,并且获得了巨额利润和追平技术差距的宝贵时间。

一九九零年,三星建立了二十六个研发中心。一九九二年终于后发先至,率先攻破技术壁垒,在津海合资厂生产了全世界第一个64dra产品。

紧跟着,权五铉介绍起了台岛的dra产业来。

九零年,台岛相关方面在老美顾问建议下,启动了“次微米制程技术发展五年计划”,但由于台岛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只图快进快出,因此准备完全依靠购买技术授权和制程设备来快速扩充产能,想要赚一波快钱。

无疑这是一种短视至极的行为,因为盲目听信老美摆布,真以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圭臬,忽略了对产业的扶持,在日韩两国财阀式经济集团的碾压之下,溃不成军,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在这里,权五铉提到了产业扶持,周至和胡长风对视一眼,光能从权五铉嘴里提到台岛半导体产业的教训,这一趟来南韩,就已经不虚此行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