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二爷三爷一起拜

清朝康熙九年,因连年战争、钱粮无几,民众寥寥,大昌县并入巫山县,大昌置县历史结束。

随着「湖广填川」政策的开始,外地移民不断移来,大昌人口才重新不断增加。到了光绪民国,盐业再度发达、人口稠密。

大昌镇的海拔为141米,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水位会到一百七十五米,大昌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繁华城镇与万亩良田,最终都将全部沉寂于大宁河水下。

古镇周围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岩大桥、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终会形成一个接近十二平方公里的宽阔湖面,成为整个三峡库区最大湖泊——大昌湖。

周至一行现在就住在古镇温家大院儿里。

「我们这里本身是不产盐的。」带着周至一行过来的镇干部说道:「产盐卤的地方其实是在巫溪宝源山,但是因为那处地方太小,无法办大盐场,于是古人又修筑了大宁河栈道,将盐卤从山中运输到这儿来熬制。」

「就是到了六几年七几年的时候,这一带的盐厂都多得很,除了我们大昌盐厂之外,还有上游的宁厂盐厂、巫溪盐厂,旁边的龙溪盐厂、洋溪盐厂。」

「但是我们大昌还有个大好处,那就是大宁河水道,还有茶马古道,地处要冲,还有好码头,可以停船,因此渐渐就演变成了一个大集散中心。」

这里有一条「丁字街」,由东街、西街两条街连成一条街道,再和南街垂直。

整体保持了坡屋面、小青瓦、木门窗、双层屋檐、重檐硬山,马头墙,封火墙的建筑风格,与整个川西南的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全是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也是大商人在外经商发家以后,送钱回乡修建起来的。」镇干部说道:「跟我们这儿是一回事儿,所以我们这里当年还流行着一句话,叫做‘镇看三绝,屋看三雕,人看三身"。」

「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镇子上有三种称得上很有特色的建筑,就是牌坊,祠堂和大宅;这些建筑都非常精美,上面的石雕,砖雕,木雕堪称三绝;而这些高门大宅的拥有者,往往还同时具备三种身份,或者说家族中同时出三种人——官、商、儒。」

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