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五章 古人很讲究

“哟?这么一大包?土特产吗?”周至倒也是没说不要,就和卢妈不停往后备箱塞东西一样,要是拒绝的话,反而伤害感情了。

“就是我这些年在四里八乡的废窑口打转,捡回来的一些完整的东西。”老杨笑道:“人老记性差,我却是待你走后才想起来,自己以前不是捡过一大包吗?想着你应该会喜欢。”

“哎哟!”周至刚刚听得包包里甚至有响声传出来,吓了一大跳,赶紧将旅行袋接过来:“那得看看。”

拉链拉开,果然,老杨来得仓促,甚至连纸皮都没给里头的大小玩意儿包一包,就这磕着碰着可怎么得了。

虽然器型都比较小巧,这里面的东西还不少,大多朴拙可爱,有点宋代定窑和建窑融合的风格。

多数都是些小型的杯,盘,碗,碟,浓施厚釉,有青釉、黑釉、酱釉、乳白釉的,还有几款是白釉或者青黄釉上点上酱油或者黑釉作为装饰。

这些器物大多还带有开片,有了这个,本来朴拙的瓷器又添加了几分典雅和灵动,一下将这些小东西的审美价值给提上去了。

除了这几种器型外,还有一些比较精致的器物,老杨搞不明白,于是周至又一一地给他讲解。

比如一种刻有折枝暗花挂青釉的小方瓷器,看着像块醒木的样子,周至告诉大家这个东西叫“砚床”,是磨完墨以后晾干墨锭用的。

还有一种是一个长方形的盘子,盘子中有一些小支钉一般的凸起,也是青釉的,不过施得较薄,周至说这东西叫“笔格”,就是类似现在的文具盒,摆放各种大小毛笔用的。

不过这个东西的风格却是清代的,说明白坡瓷器窑烧造的时间跨度非常的长。

再有就是一些像树叶形状的小瓷器,叶子微微上翘,能够容纳少量的水,这东西叫“笔舔”,写字之前调整毛笔的笔锋用的,这个却是明代的东西。

而最早的东西却是一件大器,有一个带槽的底座,上面是一个瓷制的碾刀,碾刀呈圆饼状,边缘稍微有点锋利感,两侧还有一个瓷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