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如意佳婿 清越流歌 862 字 2022-11-16

“小丫鬟肯定要买的,江姑娘身边有几个,给咱们青青也买几个!”刘大爷还在想着张家大爷同他说的事,听到李氏的话,难免豪气万丈,他们家青青保不齐就要嫁给知府老爷的孙子了,用多少个小丫鬟用不起?

李氏也没想到公公这么豪气,想着自家的家底,和江家还是差得远,没必要勉强撑着面子。再说现在当家的是公公,可赚的钱却是全家付出了辛劳,家里头忙前忙后,还要给青青养一班子小丫鬟,婆婆和妯娌她们答应吗?外边人又怎么看?

“……也用不着这么多。”李氏刚想劝一劝,就听见刘大爷道,“这都是小事,不打紧。”

这还是小事啊?李氏更加惴惴不安了,不知道让公公愁眉不展的究竟是什么大事。

“待会到了午时,你亲自去一趟江府,无论如何也要叫延宁回来一趟。”刘大爷小声交代道,“你只要跟他说,知府家的孙少爷有意和咱们家结亲,这会儿还在等回话。”

其实张家大爷没这么着急,他们都猜测刘姑娘的亲事需要江远辰点头了,自然预留了商量的时间,张家大爷忙完账本的事,下午便打算回张家,同刘大爷说的是书信联系,并没有催促之意。

只是刘大爷现在很忐忑,就像得知自己中了巨奖一般,心里很不踏实,怕夜长梦多,就想赶紧定下来。

是的,赶紧定下来。

刘大爷会诚惶诚恐,是因为做梦都没想过,自家会和知府老爷扯上关系,皇上远在天边,对刘大爷这种最远只去过省府的老百姓而言,知府老爷才是头顶上最大的天啊,青天大老爷主动要和他们家结亲,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可以说刘大爷现在激动的心情,是孙子中举那会儿都比不上的,大概只要等孙子考上状元,当了官,才能和他此刻的激动相媲美。毕竟这门亲事要是真成了,孙女以后就是官宦人家的女眷,那就叫贵人。

他们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家供延宁考科举是为了啥?还不就是图延宁通过科举,帮刘家改换门庭,希望刘家子孙后代不要再做泥腿子,就算不当官,也希望能够以耕读传家。

如今青青有这机遇,岂不是一步登天?

即便她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刘大爷仍然觉得这是祖坟冒青烟才有的荣耀。

祖宗保佑,刘家子孙才有这等造化,刘大爷当然没想拒绝,做人要懂得惜福,倘若那知府家的孙少爷同张家大爷说的那般,是个上进懂事的好少年,而不是欺男霸女之辈,这便是青青的福分,拒绝老天爷的福气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刘大爷如今急着叫孙子回来,便是为了打听那孙少爷的人品,家里除了延宁,他们再没这等荣幸接触官老爷及其家眷。

至于江先生以前写过承诺,日后要帮青青择一门亲事,刘大爷感激在心,却也没这般贪心,他知道江先生写那份承诺书是为了安延宁的心,到底是为了延宁好,江先生本就没责任管青青的亲事,他们家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假如真到了那地步,自家不上不下,为了青青的将来,他尚且能厚着脸皮求江先生搭把手,但现在他们自己就能帮青青定好亲事,就不应该烦劳江先生。

退一万步讲,就算江先生喜爱青青,是真心愿意为她张罗,到了京里,江先生真的就能给青青挑一门比知府孙少爷还好的亲事?江先生自己还有个闺女,没比青青小几岁,真有好的人选,想来也是紧着自家闺女,这是人之常情。

刘大爷心里有了倾向,却没想他这句话把李氏惊得半响回不过神来。

“知……知府老爷?”

“正是。”有着李氏衬托,刘大爷这会儿显得淡定许多,还能给她解释,“知府老爷的第三个孙儿,嫡孙,不是什么小妾生的,是张大善人正经的外孙子。”

李氏脑子都钝了:“怎么又跟张大善人有关系了?”

“怎么没关系了?”刘大爷笑眯了眼睛,“那张家大爷都说了,他见了青青这模样性子,喜爱得紧,平日里没少在张大善人跟前夸青青。那张大善人你也知道,最最心善的大好人,对咱们家青青上了心,就想定给他最喜欢的外孙,难得的是知府老爷也不在乎门第。”

这是张家大爷对刘大爷的说辞,毕竟张老爷子和孙大人都没见过刘青,平白无故就想结亲,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看上了刘延宁和江远辰,并不是为了刘青本人,自然要找个缘故。

刘大爷对这个理由却是深信不疑,除了延宁,他最得意的后辈就是青青了,还曾遗憾为何她不是男孙,不然刘家要出两个举人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