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嘿嘿,没想到这县令真是傻的,借窑不借人,他也懒得提醒,等着他失败再来买好岂不是更棒?

至于曾湖庭想的是,可怜的人,明年还不知道要冒出多少竞争对手,还是先补贴点。

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愉快达成一致。

拿到第一批的木头时,虽然他在现代作为兴趣爱好看过人烧制,还是亲自去试了一炉子。第一炉子的炭虽然闷的有些不够火候,却也让他知道正确的时间。

“果然湿的木头,四斤才能烧出一斤,还要延长燃烧时间,干木头两斤烧一斤,适当减少时间。”他飞快做着笔记,以便明年继续烧制。

窑烧没问题,就是闷沙法,同样需要作出细微的调整。

“大人,村民又送来一车柴,您看看先堆在哪里?库房放不下了。”烧炭小队的队长推着一辆车过来,曾湖庭头没抬,“放那儿吧。”最近村民加班加点的砍柴,小车络绎不绝,已经堆成一座小山。

他绝对不知道,这些木头给他带来多少的惊喜。

三日之后,烧炭小队实行轮班换制,换人不换窑,已经少出接近一万斤炭,毕竟一炉出锅就是几百斤。他尤嫌不足,毕竟一万斤听着多,分到全城人民头上一人不够一斤,更何提过冬?所以至少还要忙一个月,如果有余炭,还能贩卖给周边的城市。幸好这里虽然不长高大的乔木,灌木却

满山遍野到处都是,足够应付烧炭。

窑工们看着时辰到,又一炉出炉,他们铲开细沙子,一股清淡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

“好香啊!”

“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