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许诺也改变了很多,虽然仍旧冷漠,但不自觉间流露出的窘迫和笑颜却越来越多,她越来越融入刑警大队这个大环境,也越来越被认可,队里的人对许诺由怀疑到钦佩,这个过程作者把我得很好,很真实。

刑警大队里的其他人物也个个形象鲜明,比起刚开始看第一个故事时我根本记不住谁是谁,实在是鲜明了太多,几乎各有各的特色。嘴硬心软的李可昕,善于插科打诨又怕血的刘赫,嗯,还有那个新加入的冷眼小法医,形象跃入纸上,队员们一丝不苟办案的同时身上有着这些可爱的小毛病和性格,沉重凶案的背后让人读着轻松很多。

作者将《吸血鬼来访》设计为一个小连环,但是在言家刚刚出事的时候,我是怀疑内部人作案的,叛逆女儿言月,未来的继承者何新凯,尤其是言月酒醉归来的那一段,几人的表现可谓个个淋漓尽致,将家庭矛盾和冲突发挥到了极致。

下面重点说凶手,我一直认为这类故事的主角应该是凶手,不知道对不对?

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讲述二三十年代背景的电视剧,接二连三地上演复仇者的故事,这类故事大多一个套路,开头展现大家族的荣光,然后或者死人或者倾家荡产,最后谜底揭晓,复仇者的故事很少看到喜剧结尾,大约是被仇恨哺育大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一旦内心的执着得以实现更是失去了人生目标。

宋阳的两个母亲都是凄惨的女子,一生没有一点光亮,孤儿院长大,然后又被投入到人间炼狱,她们甚至没有接受过这个社会的阳光一面,也自然教育不好宋阳。

宋阳说她恨自己的母亲,坦白说我理解不了这个人物,尽管在试图解读,就像我根本理解不了她将复仇的对象固定在当年的三个人身上,而对家里的老头子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可怜她,她在自白中说很遗憾没能杀得了王志纲,然而就算杀了又如何,她复得了仇恨,却无论如何也修复不了自己残缺的人生!

故事的最后宋阳被认定为精神分裂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至少保住了性命,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后半生对她而言究竟是幸运抑或是残忍?

这个故事也是有缺陷的,列举如下:

首先,关于言月的年龄,其实从这个人物出场我就一直认为她只有十几岁的,但是看到后面有个队员忽然冒出一句“20年前言月都出生了”,于是我糊涂了,再后面看的时候就很努力研究她,却还是觉得她的心智和任性,咳咳咳,十六七岁吧?当然这个其实算不得毛病,人家就是不懂事也是没得说的。

其次,我不赞成家庭作案的套路,就是要与经典不同才有意思。但是怎么说呢,这个故事从第一个死者到第二个死者,调查视角跨度太大,写言家的时候分析了他们家的每一个人,甚至还有好几个事件,而第二个死者什么也没有,直接就瞄准安防公司了,当然在办案的时候有重大发现转移视线是正常的,而且这两个案件又是连环,但是怎么说呢,我看着不适应,总觉得这里多些废话比较好。

第三,还是言家,那啥,第二个案件发生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我还在好奇何新凯和言月俩人到底谁说了谎话呢,对手指。

最后,咳咳咳,前几章,“的地得”要注意。

作者加油吧,期待第三个故事!

不过首先要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俺们是想看你写故事,可不是往外挤故事哦,身体不舒服就多休息几天吧,相信等文的亲们和俺一样,都会愿意守着坑等你回来的,不过,问题是下一个故事一定要精彩,否则,打屁股!

by怀莲

精彩书评 “吸血鬼”来访不是凶手的凶手by谦然入梦

“吸血鬼”的来访,这篇感觉作者成长了。如果说,小无想让罪恶得要严惩。必通过这种悲情的手段来揭示人最终会得到审判。整体女性化色彩浓厚,这也许是在迎合女频时下风。

从整个案情的设计走向是,酒宴上言讯被杀,用了一大半的篇章来阐述,而后到第二个受害者一个章节,凶手逐渐浮出水面,再到保护王志刚。整体比例上感觉有些虎头蛇尾。最后到宋阳的独白。感觉有些多余。

一般来说,像这类连环杀人事件也没个定数。也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几天时间间隔作案。可是大部精力都是去寻找案件的共同点。再这里我觉得小无描述的过浅。其实对于宋阳这个人的引入我也觉得很突然。回顾整个案件,我得到的结论就是不是凶手的凶手。

我们来一点一点的看:第一章铺垫,整个涉嫌人物全部引入。第一个细节人物是柳如眉。这个人的名字有点太古风。基本上是通过她的神情来传达。多次强调她朝楼梯走廊上看,这个细节我觉得写得不错。虽然是担心丈夫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下来,但是会让人想到她这么做也另有目的。这个伏笔有两层意思否?(也许是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