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军火之王

相比较之下,去西伯利亚务农似乎都更温柔一些。可对于那些从前连吃饱肚子都做不到的流民们来说,唐国提供的生活,已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了。

所谓起点足够低,那么期望也就不会太高:唐陌就是依靠这种平民的低期望值,强迫他们行动起来,一起为唐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这套相当高效,而且残忍的体制压榨下,唐国确实很少见到游手好闲的混混,就业率也接近百分之百。

不过这背后究竟有多少冤死的亡魂,有多少被抓紧劳动营里怨声载道的倒霉鬼,那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让人惊奇的是,在这套严苛的制度下,唐国的城市竟然没有萧条,反而病态的繁荣热闹。

街道上到处都是工作之余出来消遣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上的服色竟然也变幻得精彩起来。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乳白色出现。后来就开始有了棕色和暗红,随后夸张的粉色和红色就成了街道上美丽的点缀。

汽车也开始变得五颜六色起来,大红色和白色已经非常常见,蓝色或者是米黄色也渐渐开始增多。

唐国的建筑物最开始是不好看的,因为追求的是建造速度,所以这些建筑物基本上都是一个款式,外面也干净得没有任何的装饰。

害怕技术不成熟,赶工质量低下,大唐集团的建筑队伍也不愿意在楼体外面贴什么装饰,这样既浪费材料,又容易损坏。

所以唐国的建筑物都是傻大黑粗的长方体,上面点缀着满满的窗户,整齐得就好像是军营一般。

这样的建筑物是不可能有美感的,最多也就是透露着些许无奈的秩序感。

不过,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街道开始追求一点点与众不同起来——他们在楼顶上多砌几块砖头,修成类似城墙垛口模样,以此来增加美感。

紧接着就有建筑物开始在外墙上修一些竖条形状的装饰物,然后就又有楼房在每一个窗口外面留一些凸出的花纹出来。

再往后水泥花纹,雕刻的石兽,花样就渐渐的多了起来。唐国城市的秩序气息开始被打破,钢筋混凝土的美感开始在角落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些见过唐国紫禁城的外国艺术家们是承认唐国存在艺术美感的,他们惊叹整个皇宫的雄美壮丽,却对长安城的繁华不屑一顾。

对于他们来说,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虽然足够震撼人心,却丝毫没有什么“美学”可言。

但是他们在紫禁城和朱雀大街上看到了唐国的另一面,充满了文艺气息还有古色韵味的气息。

在这些艺术家们眼中唐国是精神分裂的,他们的皇帝陛下简直就是艺术界的瑰宝,而其他的建筑师就“只是会盖房子”罢了。

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唐国的艺术确实是割裂的,是透露着混乱的泾渭分明的“古怪状态”。

按照正常的美学发展历史,是无法解释唐国的这种群魔乱舞一样的美术发展状态的。所以这些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基本上都被唐国的美与丑逼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