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也不容易

经济上的落后让秦国方面陷入到了被动之中,赢铎不得不在他能找到的地方劫掠收刮财富,以填补秦国在战争中的开销。

实际上,秦国在楚地不愿意撤退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疯狂的开采楚地的矿产,并且在劫掠楚地的财富。

秦军所过之处如同水洗一般,抢劫粮食和金钱简直再正常不过,杀人防火也屡见不鲜。

也正是因为这样,秦军在楚地的名声也迅速崩溃,当地平民支持唐军的行动,为唐军带路,高密秦国的动向,甚至愿意直接参战抗击秦军。

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张宣才会如此被动,收缩兵力最终仓皇逃窜,只剩下一个西山要塞群还在苦苦支撑。

而唐军完全不同,唐军的行事作风因为有强悍的后勤保障体系支撑,有几乎无尽的海量财富支撑,所以根本不屑去剥削当地人。

唐国的野心也促使他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他们不愿意和当地人挑起矛盾,他们更喜欢宣扬“唐人”这个概念,并且将那些占领区的人当成臣民来对待。

实际上唐国也有压迫,也有矛盾,只不过统治者们巧妙的将这些矛盾转移到了“兽人和地精”身上,让帝国的剥削限制在了“兽人族和地精族”这个范围内。

至于说人类,在大唐帝国是被一视同仁的。大家都是人,而且是唐人,是部分贵贱,不分彼此的。

当然了,这种民族融合的招数也并非完全没有弊端,最先成为唐人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实际上是会被后来的人口冲淡的。

人都是自私的,大家会觉得自己的好处被没做过什么贡献的垃圾瓜分了。尽管大唐帝国尽力的在用扩张的蛋糕和红利来满足既得利益集团,可欲壑难填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会存在。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调整还有抚慰。比起那种急功近利的压迫与驱逐,屠杀与恐吓,显然大唐帝国采用的同化方案更需要耐心,收效也更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