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乌纱[校对版] 西风紧 2133 字 2023-03-16

张问汗颜道:“是、是……”

张盈嫣然一笑道:“其实相公喜欢谁,盈儿也不会干涉。可是这样瞒着我,盈儿也不知道哪个女人侍过寝,万一有人怀上了,这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可就不好查清了。万一不是张家的血脉,咱们却当香火养着,就污了祖宗的灵位;可万一是张家的血脉,却流浪在外,就造孽可怜了。你让盈儿知道,盈儿就会好好看着那些侍寝的女人,让家里干净清明,相公说是也不是?”

这么一个理由,细想之下还真是有道理,张问顿时觉得自己的老婆还是明事理的,当即就真心诚意地说道:“我有盈儿这样的贤内助,是我的福分,我一定记住盈儿的话。”

此后张问果然收敛了一些,在沈阳过了些日子。眼看着腊月将近,朝里还没有消息来,张问寻思着恐怕要在辽东过年。

他时常要去巡抚行辕了解动向。问及袁应泰对于建州的后续方略,袁应泰竟然说丧师过多,兵力不济,防卫要塞都不够,对建州要缓和局势。张问顿时心有不满,这个时候建虏主力遭受重创,“英明汗”被俘,新的首领还需要时间整合内部,正是内忧外患之机,不趁机继续打击,还缓和作甚?

但是从袁应泰的态度看来,张问隐隐有些不对劲,袁应泰恐怕已经收到朝中东林的什么指示。就在这个时候,张问也得到了朝中的消息。张盈将信拿到他的房里,说是沈碧瑶送来的,关于朝中的事。

张问急忙接了过来,忙将信纸抽出,先浏览了一遍,然后细看。不出张问所料,朝中东林已经有所动作。几个“正直”的都察院小官弹劾张问胡乱干涉军务,造成十几万将士丧命,其罪难赦,要求上边立刻查办。张问看到这里,心里顿时火起,他吗的,死了十几万人马,最后算到老子头上?

可清河堡大胜怎么说?张问继续细看,信中洋洋洒洒、用娟秀的字体写了五页字,将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

关于清河堡战役,东林党的说法是袁应泰下令张问所部残兵策应刘铤部,然后防守清河。就连其中设伏等策略都是出自袁应泰的手令,所以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巡抚;张问执行策略也有小功,但是功不抵过,无法弥补干涉军务导致杜松覆灭的罪责。最终的奏折是招张问回京,着三司法查办。

张问看到这里,脑子里只有无耻两个字。旁边的张盈见他神色难看,端茶上来,说了两句劝解的话。张问接过张盈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深吸一口气,稳了一下心神。他预料到了东林对尽力抹杀自己的功绩,以达到压制潜在政敌的目的;但是他没料到东林下手如此狠毒,居然把大罪往自己脑门上扣,欲直接搞掉自己。

受愤怒心情的影响,张问的思绪有些混乱,便沉声说道:“盈儿,你忙你的去,我想一个人静静。”张盈听罢很温顺地“嗯”了一声,站了起来。张问的心情已经很糟了,这时候他除了想到朝局,可能对其他事都不会有兴趣。

张问呆坐了一会,心绪起伏。要知道,只靠皇上一个人是不行的,皇上这会儿自己都很郁闷,哪里管得上张问。张问虽然经历了拥立大功,受到皇上倚重,但是在朝中的根基还是很浅。从这封信就可以看出,连朝廷里报信的人都没有,还得靠自己的老情人沈碧瑶。

所以张问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一不留神得一跟头栽倒底。他思索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出路,甚至想,这会儿在辽东还有些根基,考虑了一下留在辽东割据地方的可能。但是他很快就把这种念头抛弃了:一旦和朝廷反目,底下那些人会何去何从,可不好说;这苦寒之地,四面临敌、无险可守,钱粮补给哪里来……等等无数的问题,割据辽东是在自寻死路。

一个念头在张问脑中响起:得回京师去,通过各种关系,和东林斗才行。为慎重起见,他自己思考之后,又找来黄仁直和沈敬商议。

当然那些想自立割据地方的想法,张问是不会说出来的。与两个人分宾主入座之后,张问屏退左右,只将朝廷中发生的事叙述了一遍,先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

沈敬身材短小,说话却是稳重,听完张问的叙述,并不急着马上提建议。但是他们身为谋士,不说话是不成的,所以沈敬先慎重地分析了一下东林的操作过程,“巡抚行辕的文官多是东林党的人,要弄出战役之前的命令备档,是可行的。清河堡之战前,袁应泰是否下了伏击的命令,事过境迁各执一词;这时候他们拿出备档,就是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