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乌纱[校对版] 西风紧 1585 字 2023-03-16

沈碧瑶轻轻拿起一个精致的小算盘,噼噼啪啪地打了一会,说道:“具体要修桥开山等无法马上细算,粗略估算,要修建这么长的路轨需要新开许多铁矿山和铁坊,运木等等,加上修建费用,至少需要一千万两……还不能有官员从中贪墨。”

“一千万!”张问吃了一惊,这数目要是在新政之前,都赶得上整个大明几年的财政总收入了,“花费这么多银子修一条路?吏部尚书崔景荣为何提出如此荒诞不经的建议!”

沈碧瑶却很淡然,“相公不是提出要在近两三年对西北投入至少六成国力么?明年岁入预计五千万,六成就是三千万,三年就九千万两,如果用驴车沿着驿道向西北调送物资,在路途上起码就要损耗总价一半的银子,也就是约四千五百万两都要损耗在路途上。

如果有了路轨,沿路再配备补给检修的驿站,使用大装载的车队,运送时间和耗费将大幅度降低。所以妾身觉得如果朝廷真的要下决心援助西北数省,修路轨反而能极大地降低成本。”

张问一边翻看着那些图纸,一边沉思,许久之后他才说道:“这事儿不能轻举妄动,以前从来没有这种先例,咱们得仔细考察核算之后才能决定。”

沈碧瑶道:“正应如此……相公,修路轨还有一个好处,咱们的人在山西考察到了许多矿产,一旦有了路轨,煤铁等物以后运送京师将极大地方便,各家商行使用了朝廷的铁路,还能和户部分红,增加财政收入。”

张问点点头,随手翻看那一大叠图纸,发现一张图纸上画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张问左右看了看,问道:“这是纺车么?”

沈碧瑶只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

张问疑惑道:“这纺车为何像一个房子一般,我在百姓家看到的纺车不是很简单么?”

沈碧瑶顿时忍不住掩嘴“噗哧”轻笑了一声:“相公,术业有专攻,您长于治国,这些作坊的东西您就不懂了。百姓家用的都是些手工的小纺车。再说了,现在江南一带还有谁在家纺纱织布呀?江南的布料都便宜成什么样了,在家里织布赚那点钱连自个的工钱都不够。”

张问叹了一气,“男耕女织,大同天下……咱们大明再这些发展下去,指不定变成什么样,种地织布还不如经商开作坊,大家都到城镇里来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

沈碧瑶笑道:“相公不用愁这个,这样有什么不好的。人们在家里纺纱织布,要几天才能织成一匹?您瞧瞧这个‘水力大纺车’,用水力带动,一台就能装载至少八十个锭子,可不是省了人力,又省了成本?布价降下来,大家都有衣服穿了不是。”

以前张问对这些作坊之道没有兴趣,这时在沈碧瑶这里看到这些神奇的图纸,不由得惊叹不已。

沈碧瑶说道:“读书人把这些东西称作‘奇技淫巧’,其实不然,可以通过技巧管理好作坊,通过技术节省人力成本,何乐而不为?这种‘水力大纺车’在元朝时可以装载三十二个锭子,现在改进之后能够装八十个,以至于现在的布料价格跌的厉害,人人都衣穿,对朝廷平治天下也是有好处的。”

张问踱了几步,说道:“你说得不错,能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哪里是坏事?现在咱们大明最缺的粮食,要是能把这些布卖到外邦,再源源不断运回来粮食,岂有饥荒之理?”

段十六 练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