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页

这是一个奇特的设计,涨水的时候,会有部分城墙被淹没在水下。

因此这个口字有点歪,两个竖笔划都是斜的,指向下游,这样可以减缓水流的冲击。

建造速度非常迅速,就用江滩上的大卵石,和泥土一起修筑成墙,然后外围用竹筋和水泥封固,建完一层,往上累加一层。

为了加快进度,苏油再次扮演起了大巫,让山上的夷人们下来帮忙。

大巫师是自家人,好些夷人下山的时候都背着稻米赶着羊,走的是帮寨子里的人家起房的路数,自带饭盒那种。

结果到了夔州城,大巫还要给工钱,一人一天一斤盐!外加两顿饭!

说白了就是黑心承包商,一斤盐在眉山才卖七十文铁钱,眉山劳力如今的工钱,是这个价钱的四倍。

但是夷人们很开心,这盐看着就很神圣,雪白雪白的,滋味很纯,一点苦味都没有,听说还是大巫小时候发明的。

有了盐打底,力气就好像用不完,原材料就在身边,大城只用了两个月便修建完成。

夷人们回山了,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汉人工程队的指挥人员。

这些都是修梯田的行家,修建过城墙的夷人,如今也算是熟练工人,接下来各家山头要寻找溪水,建造山塘蓄水,然后引流,修渠,将刀耕火种的畲田,改造成梯田。

同样的,山下的汉人,他们的优势其实更大,山地更加肥沃,地势更加平缓。

耕牛成了重要生产物资,码头落成之后,眉山二型可以停靠,船上到夔州的货物,首先便是这个。

城墙修好,苏油便开始整军,以阿囤炽火,郭隆,乞第龙山为首,以客军为骨干,组建地方部队。

眉山厢军的待遇标准,在夔州同样适用,前提是,技能合格。

行军,驻扎,侦查,接敌,战斗,饮食,卫生……控鹤军和囤安军身上有着苏油深深的影响,说白了,还是精细纯老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