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页

“或者,你和赵公,有一人能走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那我的作为也不至于如此。”

张方平摇头:“我们老了,老夫受科举所限,参政已经是摸到屋顶。老赵那里……我看他已生致仕之心,也不要指望了。”

拍了拍苏油的肩膀:“还是靠自己吧,赶快成长起来。但是记住,如今你还是根基薄弱,切莫轻举妄动。”

“记得科举前我告诉你的话不?要么不考,要不就要攫取高位,如今同样如此。”

苏油躬身:“是,明公放心,有神机营这个基本盘在手,加之陕西河北已经复苏,国家再衰颓,也不至于重到澶渊之盟的程度。”

张方平和苏辙忧心忡忡地去了,苏油在码头上看着帆影,长舒了一口气,准备进城去敲打大侄儿。

苏轼实在是太调皮了,仗着自己文学优长,每每与王安石打擂台。

王安石是经学名家,不过经学如今到了需要突破的时候,和蜀学关学从理工汲取营养不同,他走上了《字学》的道路。

除此之外,和千年后的很多学者一样,疑史疑经注,自成一家之说,也成了他思想的表现。

最近有王安石就写了一篇文章,先是考证扬雄投阁乃子虚乌有事,后来又说扬雄《剧秦美新论》,也是后人伪作,用来污毁扬雄的。

《剧秦美新》是一篇雄文,是借踩秦朝颂扬新朝,模仿封禅书,颂扬太平盛世的好文章。

不过毛病在于,扬雄颂扬的,是王莽治下的太平盛世。

虽然苏家人都是汉赋启蒙,扬雄的文章是必学科目,但事实就是事实,要在苏家人面前洗白扬雄,基本就是被当成笑话看。

虽然王莽也是改革派,但是并非所有改革派都值得歌颂。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白圭微瑕,就是扬雄的定论。

这样的曲线救国,苏油苏辙不会在意,苏轼却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