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8页

“不过因为佛教盛行,烧大佛瓷像的本事倒也不弱。”

“至于商业,早期辽太祖在炭山北建立羊城,起兴榷务,买卖牲畜,以通诸道市易。”

“之后建成五京,才开始有了像样的商业发展。”

“境内也出现了富有的商贾阶层,但是经济规模实在是太小,小到连铸币都不用。”

“流通货币中,辽钱所占数量不及百分之二,而宋钱,舶来钱,占了几乎全部。”

“其国内情形,大致如此,可以说每年岁币的五十万贯,除去丝帛,剩下的二十五万贯,就是辽国的主要经济流通增量。”

“我们在发展,他们也在发展,如今看来,二十五万贯的货币流通增量,已然无法满足其经济需要。”

“但是根据晁补之记忆的资料,辽朝国内部的农,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因此这个经济体量的增长,只能是和辽国沿海州郡的贸易兴盛,息息相关。”

“而如今辽国沿海州郡的贸易,都掌握在我大宋的手里!”

王珪眼神顿时一亮:“衡山菁茅之谋?”

这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谋略。

春秋时期的衡山国是一个擅长打造兵器的国家,各国都采购衡山国的兵器。

齐国想要吞并衡山国,管仲便大量高价采购衡山国的兵器。

衡山国人见有大利,于是全民造兵器,没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了。

管仲又高价收购各国的粮食,使各国富余的粮食都流入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