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五日?十日?”赵累猛然离席起身,从厅堂一角取了回来,一把舆图铺开:“这样说来……难道江东人打算……”

看着他的手指从灵渠划到苍梧,在座数人脸色都变了。

所有人没法再讨论下去,转而注视端坐在上首的关羽。

关羽正在专心致志地审阅江陵周边诸军兵力调配的文书。这是赵累已经做好了的,关平也看过,但关羽依旧仔细翻阅,时不时瞑目深思,并不疏忽。

倒不是说他特别喜欢文牍事务,只不过荆州军上下的将校,关羽几乎全都认得。谁比较勇猛,谁比较老成,谁比较机敏,谁有些暴躁,他全都谙熟于心。相应的,既然重整部伍,就得斟酌各部的不同情况和将校的才能,适当增减。

有的部队须得尽快补齐,有的部队不妨稍稍滞后,这其中调配的过程,既是关羽熟悉部属的过程,也是他反复模拟战场局势,预定调兵遣将步骤的过程,若不能沉下性子做好,便非大将之才。

这时候众人的议论一停。

关羽眼也不抬地道:“这其中必有我们还不了解的缘故。续之,你确定你那部下前去,能弄明白其中奥妙么?”

“委实不敢保证,但,有个人去搅一搅,总能有些好处。另外……”

关羽打断了雷远的话:“另外……郝子太性格粗疏,这种时候靠不住,得换个人去零陵坐镇!还要加派人手,随时应变!”

关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

关羽微微睁眼,眼皮上抬看看在场众人。

厅堂中人,大都是关羽亲信部下,知道他既然开口,胸中便有成算,完全无需他人建议。于是各人都作恭谨神色,静待他的吩咐。

半晌之后,关羽沉声道:“威公!”

坐在下首的杨仪应声出列:“在!”

此前荆州军府用曹军俘虏向襄阳方面交换了诸多荆州官吏、士子,杨仪也在其中。他本是曹公所署荆州刺史胡修的幕僚,后来与雷远有往来,这回被换到江陵以后,又得到了关羽的青睐,现任荡寇将军主簿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