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页

魏延却不理他。

这名满身血腥气和汗臭味的猛将扶刀立身,眼神肃杀地环视身周诸人,忽然向那传令兵招手:“你去回禀大王,就说,左翼尚有余力。我们愿意留守断后。去吧!”

那传令兵一时愕然,才道:“是,是!”

魏延点了几名侍从,让他们护着传令兵尽快回归中军禀报,这才转回身,睨视向宠:“君光,你想说什么?”

向宠不禁苦笑,又对魏延隐约生出几分敬重。顿了一顿,他沉声道:“我自去重整部伍,文长,究竟是走是留,还得听中军决断。”

“那是自然。”

此时汉中王所在的中军,承受的压力不下于左翼,甚至犹有过之。

在本阵前雁翅排开的甲士,甚至已经微微向前躬身,力气往臂膀上聚集。还有好多人张着嘴,大声呼吸,以便随时响应号令,投入到作战中去。

就在他们正前方两三百步,前队将士正和曹军激烈交战,双方势均力敌,都没有办法压倒对方。这种纠缠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非常大,所以曹军也开始替换甲士到后排休息。

双方同时替换甲士的时候,辅兵则趁机奔到前线抢回轻伤的同伴或者割取敌方将士首级。不过,在更多的地方,两军依旧互相噬咬撕扯,根本没办法脱开战线。

而在稍远处,一支规模更大的曹军已然驰奔赶至,高挑的军旗跃入了诸人视线,显然是魏公曹操直属的某支精锐。

很显然,在右翼动摇以后,曹军开始饶有余裕地将更多力量投入到中央战线。而这种局面不可能维持多久,当曹军清扫右翼,再包抄过来的时候,中军受到的压力更将倍增。

这样的情形,使得中军诸将间的气氛压抑之极。

从两军交锋的一开始,己方就陷入了苦战。兵力上的差距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战斗一开始,将士们就注意到了,眼前这支敌军乃是曹操直领的邺下精兵,具备一流的战斗力和傲视当代的精良武备。

曹刘相互为敌多年,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对彼此的实力知根知底。此前汉中王和部属们在成都推演战局,都认为随着老卒渐渐凋零,而控制的区域又如此庞大,骨干将士难免分薄。再考虑到魏公国建立以后政局持续波动,相应的,军事体系的剥离、调整和重建,在某一个时段内,曹军的整体素质必定稍许下滑。

这也是庞统明知汉中王面临同样情形,却敢于主动出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