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页

对玄德公来说,上一次遭到部属的集体抵制和出卖,还是在徐州。那时候还能说,是因为玄德公威望不足、恩信未行,缺乏政治上的掌控能力。但现在呢?潘濬及其同党的作为怎么解释?

他们图什么?他们是利令智昏,还是代表着某种普遍的想法?如果代表了某种普遍的想法,汉中王政权的大政方针,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要调整?要妥协?如果汉中王不想妥协,又会如何?

汉中王政权的中枢在益州,但又遍布着荆州士人。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汉中王就不可能放心。

这些问题对汉中王来说,比应对关中失利更加要紧,比应对江东孙权更加要紧。所以诸葛亮才会火速赶到。皆因只有他才能调和于荆州本地士人和汉中王之间,只有他能够坦诚查问关羽和雷远这两名领兵重将,也只有他能够代表汉中王做出决断。

诸葛亮一定与关羽谈过,达成了某种一致。

随即诸葛亮又与雷远会谈。

雷远名为豪族首领,实际依托自身的军事力量渗透地方,一向不依赖士人。但他也明白,士人豪强终究是统治阶级,教育一天没有普及,生产力一天没有跟上,他们的地位就一天不会动摇。

故而他表示,自己目标只是割去荆州士人身上的腐肉,诸葛亮立即就同意。

再接着,便是昨晚到今晨此刻,从守株待兔,到张网捕鱼。

在这方面,雷远都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文四按着缳首刀,踏过一段地势较低洼的街道。这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面,水面黑沉沉的。

文四加快了脚步,向身后的人低喝道:“跟紧了!”

在他身后,是上百名手持刀枪、全副武装的士卒。不少人身上的甲胄沾着血,随着他们的跑动,血迹被雨水冲刷,慢慢化开。

转过两个里坊,队伍放缓脚步。

文四向前几步,向一名身着文官服色,却手持大刀之人躬身行礼:“廖主簿!”

这人正是廖化。他浑身的衣服都被雨淋湿了,全身都成了深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