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页

董和立即快步趋外,躬身下去:“臣董和,拜见汉中王。”

刘备提起袍角紧走几步,扶住董和的臂膀,让他不必下拜。

随即他转向诸葛亮,嗔怪地道:“素知孔明忙起来不顾日夜,怎么连幼宰也跟着熬夜?幼宰比我年轻不了几岁,文人体弱,可不能被你这般驱策。”

诸葛亮微笑道:“是,我这就颁下严令。日落之后,各处宫禁官寺严格守把,绝不容幼宰出入。”

董和连连摆手:“万万使不得!”

跟在刘备身后的,便是护军将军、尚书令法正。

董和曾任汉中王国尚书,算是法正的部下。于是法正也开玩笑:“使不得,这样一来,幼宰只怕会朝夕宿留官寺,寸步不离。估计三五日内,董休昭就会找上门来寻父,顺便还要和我们理论。”

董休昭便是董和之子董允。董允也是小一辈的俊彦,虽然年少尚未出仕,却有刚正秉忠的名声,有时候谈论事务,一股子执拗劲上来,便不避长辈、高官,非要争个是非对错。

当下众人都笑。

国家肇建之初,身在中枢的大员们个个辛苦,莫说统辖政务的诸葛亮,法正参予军机,忙起来也常日夜颠倒。董和自转入军师将军府以后,不常见法正,这会儿一见,明显觉得法正瘦了,眼中更有血丝。似乎他有什么焦虑之事,只是故作轻松罢了。

众人再谈说几句,诸葛亮道:“大王深夜赶来,当有要务?不妨登堂说话。”

刘备这才挥退随同的自家侍从和军师将军府属吏,迈入军师将军府的正堂。

他和诸葛亮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大步直往诸葛亮原本的正席走去。

一边走,他一边道:“孔明,我此来,是因为有件疑难之事……”

这句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了。

诸葛亮紧随在刘备身旁,正全神贯注地等着刘备言语。刘备这一顿,他便愕然,抬头看时,却见刘备凝视着案几后方那幅巨大的舆图。

“这些是士元的字,这些是孔明的。”刘备忍不住伸手上去摸了摸,转回头对诸葛亮笑了笑:“士元在日,陈说军务时常常不管不顾,抓起一副舆图就在上面胡乱点划,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让别人明白。我有好些珍藏的舆图,都被士元涂得不像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