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页

“自赤壁战后,曹公的力量就再也没能真正地越过这条线。这其中,固然缘于大王崛起之势无可抑制,也缘于曹氏政权的力量极限就只在此。”

“曹氏政权的力量极限?”

“是,无论曹氏对地方的管治能力、能够远离本据的精锐部队数量,还是支撑大军作战的粮秣供给后勤体系,能支撑的极限就到这里。一旦越过这条线,无论他们的决心多么坚定,投入的力量多么充足,其兵力、士气、物资都只会不断下滑。如果一定时间内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只有被迫撤退一途了。”

刘备点了点头,神色又稍稍黯然:“我们也一样。”

“诚如大王所言。”诸葛亮微微躬身:“如今南北两分之势分明。无论我们还是曹氏,只要自身不乱,依托这条线南北的山水形胜,攻或者不足,守却绰绰有余。”

刘备和法正一齐颔首,都有同样的感受。

“既如此,我们与曹氏的争雄,目标已不在地,而在人。无论曹氏和我们,要做的都是休养生息,然后发动野战;通过反复的、短促的野战歼灭对方中军重兵,进而摧毁对方的信心,动摇对方的统治基础,然后才能谈攻城掠地,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上……”

他斜挥羽扇向下,做了个坚定的姿势。

刘备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军师的意思是,攻城为下,伐兵为上。这确是兵法的至理,然则……这和我们当前的局势,有什么关系?”

“曹操如想主动发兵攻来,最好的办法应是东西两路齐发,分道并进,以汉中方向为牵制,而力图打南郡一个措手不及。”

“不错。”

“可现在,只有区区马超在西陲奔走,曹军主力虽有调动的信息,终究动向不明。以我料来,只有一个缘故。”

“什么缘故?”

“曹操的目的,就是让我军各部提前警惕备战。而他自己,则趁这个时机准备钓饵。”

“钓饵?”

“不错。他定是算计清楚了准备钓饵的时间,与我军各部集结备战的时间,他希望一旦钓饵完成,我军便能立即行动,然后撞入到他事前准备好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