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页

近数年来,曹氏政权动辄在中原、河北安置数以十万计的士家、军户。虽然因为粮秣物资供应所限,通常集结在一个方向的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人,但等闲三五千或者更多的兵力损失,他们根本不在乎。放在曹军将领眼中,那无非是人命罢了,曹军的后备兵力补充简直无穷无尽。

而汉中王麾下的军队则不然。

每一名士兵都是精锐,于是每一名士兵都很珍贵。这些将士背后有着军府做出的巨大投入,有着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一旦折损,很难立时补充。便如此刻,王平所部的兵力损失一定比对面曹军要少很多,但这一战下来究竟哪一方占了上风,哪一方得了便宜,又很难说清。

此前关平在赤山与曹彰对抗,虽胜而不敢追击,便是因为顾忌己方的折损,不愿意打消耗战。如今雷远也有了同样的感触。若想得远些,为什么汉中王所部逡巡于陇上,迟迟不敢再入关中?恐怕也有此项因素的影响。

再考虑到曹军以水代兵的意图,雷远几乎可以确定,接下去曹军会在鹿门山附近不断开辟战场,竭力纠缠,力求将交州军从排山上拖下来,拖进无数的垭口、洼地、湿地和沟壑间战斗。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每一场仗都会打得于过风垭一般,双方纠缠死斗,各自付出惨重伤亡。交州军在场面上似乎赢了,但曹军根本不在乎损失。雷远甚至怀疑,以曹操的豪气,大水一到,只求杀敌;他大概也不在乎拿几万兵来为交州军陪葬。

既如此,雷远接着该怎么做?

按照此前的决定,雷远应动用交州军主力一路横扫,尽快击败鹿门山周边的曹军,进而再度向西包抄。以此扩展战场范围,使交州军的兵威及于襄阳、樊城的东面到北面,进而威胁南阳、新野曹军对襄、樊的支持。

但若曹休的目的就只是纠缠,他们便无所谓胜败,也无所谓损失,这数万人就成了一卷咬不碎、扯不烂、扎不透的老牛皮,他们就只想把交州军裹住而已。

这样的战斗,便是彻头彻尾的消耗战,就算邓范的计谋成功了,能来个水淹曹军……在大水抵达前的这些段时间里,交州军将士们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少?

雷远这么想着,折返回高岗上,继续原来的话题:“德信,你说的第三件事是什么?”

马忠应声道:“第三件事,便是要换个打法。”

雷远精神一振:“怎么讲?”

“当前的局势,曹军意图水淹我军,故而会不惜代价地在鹿门山周边掀起鏖战,吸引我们的力量至周边广阔的洼地。而我军既然理解了曹军的意图,并有将计就计的可能,便不该按照曹军的步骤,虚掷我方将士的性命。”

“道理是这般,但做起来很难。”雷远先颔首表示赞同,随即又摇了摇头:“头顶上那场大水,总得淹些什么。此前曹军想要吸引我军至洼地,而现在,我军也同样希望吸引曹军至洼地。除了分兵邀斗,我们还有什么好办法?”

马忠失笑:“将军,你是身在局中,反而看不清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