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衣冠之下 陈隐 2225 字 7个月前

之所以要给匡延赫改名,是因为唐蕴觉得匡姓在南城实在太少见了,尤其向恒算是房地产龙头企业,即便有人不知道匡延赫,但很难有人不知道匡继冲,上网一查就能在关联信息里看到“匡延赫”三个字。

所以唐蕴把梁颂的身份背景,个人信息稍加修改,给了匡延赫,至于唐蕴本人,则是以梁颂发小的身份出席这次暗访活动。

经理脸上的笑容不减,又问道:“那两位是第一次来吗?”

匡延赫点头“嗯”了一下。

“是怎么知道我们项目的呢? ”

唐蕴说:“听朋友介绍的,说这边不错。”

“那两位是谁要买房呢?”

唐蕴指指身边的人。

销售连着问了好些问题,都和匡延赫那天在饭桌上模拟时问的一模一样。

据匡延赫说,房产销售们都有一套固定的说辞,这套模版通常是由营销部制定,至少万字打底,能从集团成立讲到卫生间电位工艺当然有些部分会夸大其词甚至偷换概念,就像有人刚学会在word上打字,就在求职简历上说自己能够熟练运用office软件。

通常新入职的销售第一件事就是背诵这套说辞,一周内背不出来的直接滚蛋。

之所以这么严苛,是因为这套说辞里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它的目的。

问客户是不是第一次来,是要分配客源;问客户从哪个渠道获取的项目信息,是为了确定哪种渠道客户量大,根据比例统计分析,着重楼盘广告投放方向。

唐蕴听匡延赫这么解释时,只觉得比相亲还费脑子。

匡延赫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笑意,说,营销这一环把控得不好,前面两三年的心血全白搭了。

听销售介绍完品牌影响力,参观完沙盘区,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参观样板间。

“因为我们精装交付,所以是完全按照1:1的实际比例展示的,除了软装家具和个别细节外,全都是交付标准。我们的精装样板间,主要是向您展示我们的户型格局,精装细节,颜色搭配等……两位,请跟我到这边来。”

别的不说,这墨香学府的绿地率还是挺高的,许多唐蕴都叫不出名字的树高高耸立,地上连个塑料袋都瞧不见。

“你们这儿的环境确实搞得挺不错。”唐蕴迎合着销售的说辞,随便夸了一句。

销售经理笑笑,看向匡延赫:“我刚都忘记问了,梁先生的孩子多大啦?”

“六岁了。”

“哇,真看不出来,您孩子都这么大了,刚进门那会儿我还以为您二十四五,大学刚毕业呢。”

她这话不像是刻意地恭维,毕竟唐蕴第一次见到匡延赫也不觉得他有三十,尤其今天穿了件T恤,搭配渔夫帽,就更显年轻了。

匡延赫按照剧本说辞,表现出苦恼的样子:“我没念过大学,脑袋太笨,高二就辍学了,所以结婚也早。”

“啊,”销售完全不在意他念没念完书,只关心,“那您夫人呢?怎么没一起过来看看呀?”

匡延赫说:“我们已经离婚好久了。”

唐蕴皱了皱眉,那天他们明明不是这样商量的,标准答案是:我老婆去外地出差了,我想给她一个惊喜,所以这几天就想定下来。

胡言乱语这块也不怪匡延赫,和唐蕴做计划的那天他只睡了两个多小时,吃过晚饭就连着打哈欠,那感觉就像是高中下午第一节的数学课,唐蕴后来反复修改的知识点,他是一点儿也没进脑子,只记得初版。

销售尴尬地笑笑,将视线投向唐蕴:“那唐先生最近有没有购房的打算呢?”

唐蕴摇摇头,只听匡延赫说:“我这房子就是买了跟他一起住的。”

唐蕴脑袋混乱极了,匡延赫这完全是在临场发挥,不过听到“一起”两个字,唐蕴又莫名地有一阵开心,摸摸鼻子,附和地笑笑说:“对,我是他孩子的干爹。”

“哦,这样啊。”销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按了下电梯说,“我们这栋楼的话是有两个户型的,朝向都是南面,采光好得没话说,左边是一百四十三平,右边呢是一百二十一平,两位准备先看哪边呢?”

其实不光销售似懂非懂,连匡延赫自己也弄不懂,他的孩子怎么会有个干爹那天他们光顾着为梁先生这个人完善背景,唐先生和梁先生的关系只随口提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