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朝堂一片倒的“反对”局势在康熙与众位皇阿哥们的预料之内。

“请万岁爷三思,科举儒学才是正统,西学小道难登大雅之堂,不能开恩科”的话也像是层层海浪般被听到消息的广大学子文人们,声声吆喝着往皇城的方向涌动。

吵吵嚷嚷将近半个月,在这么多人的反对下,满朝文官们总算是看到万岁爷“妥协”了。

万岁爷宣布把“皇家科学院”只作为一个纯粹的学术机构,“西学恩科”选拔出来的人也不是“官员”,而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们”不占科举人员的做官名额,只是“天子门生”,甚至科学院的经费都不用户部来出,而是会另开设一个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海贸部”来提供资金支持。

文官、文人、学子们看到“修改版本的政令诏书”后,思忖着这西学不能做官,只是有个好听的“天子门生”的虚名,已经声势浩大的反对过一次皇上了,再闹肯定是要惹怒皇上的,毕竟异族当政,不受儒家的限制,行事向来不羁,废缠脚都说废就废了,现在作为西学爱好者的皇上突发奇想想给自己建个,建个什么,劳什子的皇家科学院,召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懂西学的人,来陪他“玩儿”。

万岁爷乐意,说了他也不听,那他执意要建造就建造呗,反正不用户部出资,不花国库的钱。

二月底,康熙“勉强”与满朝文官们达成了“开西学”的一致意见。

太子爷立马领着四贝勒、八贝勒按照既定的规划,风风火火的搞起了西学,诚郡王也带着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加入进去帮忙。

前朝的西学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后宫的八旗大选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阳春三月,经过几轮筛选,佟佳贵妃与惠、宜、荣三妃终于优中选优把符合各种标准的秀女们给选了下来,名单也送到了乾清宫与宁寿新宫。

只等皇上与皇太后下令,是将这些秀女们赐给皇子、宗室阿哥做嫡福晋、侧福晋,亦或是充入后宫做宫妃了。

康熙看了看名单,又看了看秀女们的长相,遂大手一挥,给自己的九儿子、十儿子、十二儿子、十三儿子、十四儿子分别定下了嫡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