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这还是在陆地上,要是在海上,风浪暴雨只会更大。古代这些时速较慢,船体不是特别大的船只若是不幸遇上台风,那估计只能自求多福了。

瓜瓜:【是的,现代天气预报能够准确地提前预测到台风来临的时间,波及的范围,及时提醒船只避险绕航。但古代只能靠渔民的经验来预判,往往不是那么准确。】

唐诗:【其实闫凯成说得挺有道理的,可惜洪国公救孙心切,关大人也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南海的海盗。】

瓜瓜:【他们吃败仗的几率很大。】

洪国公的脸刷地白了,眼巴巴地瞅着天衡帝。

关潮眉心紧蹙,张了张嘴,就差问瓜瓜有没有法子了,还是天衡帝出言打断了他:“诸位爱卿,除了打仗可还有其他计策能平息南海海盗之乱?”

如果战败的几率极大,天衡帝不愿开战,白白死人,还会降低他的威望,若是海战拖太久,于朝廷更不利。

而且他越来越不“听话”,这次还降了傅国公的爵位,傅家肯定对他极为不满,只怕是快坐不住了。这种紧要关头,还是最好不要节外生枝,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南海之事为上策。

闫凯成皱眉沉思。

唐诗突然想到:【招安啊!水浒传里不就是把八百里水泊的好汉招安了吗?最后这些人还帮朝廷打方腊呢,看看省了多少力气,还白得一群劳动力帮忙卖力卖命,多划算。】

闫凯成一想,这还是真是个办法。

其实他先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怕提出来会引起皇帝的不满。毕竟都还没开战,便跟一群海盗谈和招安,在很多大臣看来,都是很坠朝廷威风的一件事,朝中的反对声浪肯定很多。

但现在皇上先问了他其他法子,福星姑奶奶又提了招安,他再顺势提出,阻力会小很多。

闫凯成恭敬地说:“皇上,除了征战便剩议和,将这支海盗收归己用。户部正在组织商户冬季出海事宜,正好需要一批海上兵力为来往商船保驾护航,何不将这些海盗收编?这些海盗虽不乏亡命之徒,但更多的是走投无路的渔民和当地百姓,为了生计沦为匪盗,他们完全可以转为朝廷的海上卫队。”

当海盗又不是多轻松多光荣的事。

这其实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他们时时刻刻都会面临朝廷的围剿、海盗之间的火并还有商队的反抗,随时都可能丢掉小命。

而且在海上生活,居无定所,随时可能面临台风、海啸、暴雨等天灾的威胁。若有选择,里面很多人肯定更愿在陆地上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生活。

唐诗也赞同:【哎,闫大人这提议好啊。像白阿嫂,她根本就没得选,出身在海盗家庭,长大了只能做海盗或是嫁给海盗。她这样的人才,只是在海上干烧杀抢掠的活未免太可惜了,朝廷要是将她招安了,以后有她护航,这去波斯湾、非洲甚至欧洲都不是梦啊!沿途要遇到海盗,直接让她带队出手,这不比将她留在南海祸害自己人强?】

不太平的可不止是南海,其他海域说不定也有海盗,朝廷需要武装力量,将这批人中那些品行还不错,家中有牵挂的收编了,不就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给朝廷卖命?

这不比跟派兵去跟他们打仗好啊。

关潮也想到了这点,南海还属于自己的地盘就盘踞着这些难缠的海盗,这要是船队行使到几千里外,没有武力震慑可不行,这个白阿嫂若能为朝廷所用,倒是极好。

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很清奇:“皇上,微臣认为闫尚书这提议甚好。若现在从长江一带调集水师前往谓州作战,路途遥远,运费和作战的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若是不能一口气剿灭海盗,战争持续,开销将直线上升,国库的压力太大了。若能和谈,则可免去这一大笔开支。”

【关尚书不愧是关抠抠,这时候都还不忘节约银钱。】

唐诗真是服气。

闫凯成又补充道:“皇上,虽是招安,但也需增调一部分兵力到谓州,方可镇住这些海盗匪徒。而且为了能够让他们早日归顺朝廷,微臣私以为可在谓州一带适合靠岸的海岸线边增设巡逻队伍,严查海盗登陆,以截断他们的补给,如此恩威并施,效果最佳。”

海上缺乏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淡水,即便有些小岛能够驻扎,但要满足他们那么多人的各项生活所需,肯定也是要到谓州等附近的城池采购。

一旦上岸,海盗哪是正规军的对手,只要围几个月,这些人保准要妥协。

洪国公也知道闫凯成这主意很好,可要是拖延几个月,他的宝贝大孙子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