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这项明显做给皇帝看的‘敬老’之举, 能年复一年坚持做的, 且有财力精力一直做的, 也只有京城里的大户人家。

比如京兆尹府,比如朔阳侯府, 比如相府……

今年的‘开府敬老’安排在了九月初三。日子一定下,九月初二晚, 就已有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 颤巍巍站在高门大户前等待了。

街上一夜之间多出许多老人, 仿佛平日里腿脚不便的、卧床不起的、重病缠身的,今日却能因为一口饭而痊愈了一样。

队伍中间, 也混入不少京郊的乞丐流民, 想要蹭一碗不馊的热饭吃。人聚得多了, 即便是深秋冷天,也能闻到熏鼻的臭味, 因而只要队排起来,路人大多会捏着鼻子绕道走。

九月初三,朔阳侯府侧门先开,等在门外的人见门开, 一窝蜂拥挤进去,即便朔阳侯府的人再怎么强调人人都有吃的, 他们也怕进门晚别人一步,会吃天大的亏。

闹哄哄了一阵,待打头阵的几个进去后,侧门处终于安静了些许。

这时,等在墙角的一对儿祖孙才慢悠悠过来。

小姑娘蓬头垢面,头发乱糟糟一团,遮了半张脏脸,穿着鼓鼓囊囊半湿不干的破棉衣,搀扶着佝偻着身子,缩在斗笠中的老人进了侧门。

门口侍候的见他们一身灰尘雨水,诧异问道:“老人家,哪来的?”

这几日京中没下雨,显然,这祖孙俩,不是京城人。

那遮了半张脸的小姑娘抬起手,袖口里的大理寺牌在那人的眼前一晃,说道:“坐船来的,程少卿可在?我们秘密进京,有重案要报,前头引路。”

那人一惊:“大理寺?!有案子?”

‘老者’抬起斗笠,露出了黑亮的眼睛,尽管也是满脸灰尘,但朔阳侯府的人一看到那双眼睛,就立刻明白了。

那双和程启,和楼皇后,和飞鸢极其相似的眼睛,甚至连长公子傅温珩,也都生了一双类似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