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一垧地打多少

刘大双敏感的预测到,后续的移民数量会大增,因为他那首诗太容易打动人心了,谁不想来到一个有吃有喝有屋住的地方,谁也不想漫无目的地去颠沛流离。

“老x这招商引资政策太有效了,一首诗引来千家万户。”对于上一世市里面的招商引资办公室,刘大双现在是打心眼里瞧不起。

学堂周围的地他又买了几亩,再想多买,没有了!

可不是他刘大双一个人有眼光,城里的许多人都发觉到了靖安县城里的商机。

一时间,县城里的土地就卖完了,许多人也都在抓紧时间盖房子。

平时一大帮男人居住的县城,看着死气沉沉的,没有想到有钱人这么多,而且眼光也精准。

“都不是一群好鸟,这钱肯定不是好道来的。”刘大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最高兴的是孙委员,不但手头宽裕了不少,年底的考评也一定是个优等。

新移民中不全是来做佃户的,很多身上还是带了些钱物,自己买些地,圆一下自己做个小地主的梦想。

大兴土木的靖安城,现在就像一个漩涡,吸引了各色各样的人前来,木匠,泥水匠,铁匠,裁缝,磨刀补锅的,算命代写书信的,唱小曲儿吹糖人的,就连砖瓦窑都开多了一间。

听说靖安粮价高点,便有些人从远处贩些来卖,顺便拉点靖安的货回去。

小小的靖安城热闹繁华了许多。

刘大双对新移民的孩子一视同仁,只要肯来刘家干十天活,孩子免费上学。

学堂的三个教室现在都是满满的了,刘大双又吩咐刘玉豹抓紧时间再起一排房子。

绕着工业园区,刘大双计划修一条环形道路,发了个通知,很多人开始免费过来帮工。更有些新移民表示,现在季节过了,也种不了庄稼,只要少东家你供顿饭,我们就帮你干了,啥十天二十天的。我们孩子上学不也是没要钱嘛!

刘大双一直觉得清末的百姓有点麻木不仁,不知家国,没有澎湃热血。高中课文里几篇名人写的文章也都是这样描述的。

可现在,他发现,只要你对百姓有个最起码的尊重,最起码的关爱,老百姓一样是热情澎湃的。

他可没好意思供一顿饭,而是早中晚三餐供着,工地上支几口大锅,请了几个婆娘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