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七 大国也三要速胜

晚上回到家,刘大双饭都没吃,先把蒋方震的报告拿出来看。

“刘主席大双先生台鉴:

余乃华夏军人,时值东瀛人咄咄进逼之时,不敢藏拙,尽心中所学,尽吾所知,畅所欲言,不当之处,还望赐教!

东瀛乃一岛国,亡我之心久矣!余留学之时,多有感触。东瀛人不论军民,皆狂妄自大,视华夏如豕狗耳。

然其维新日短,国力尚弱,侥幸胜多几仗,看似辉煌,实不足惧矣!

想我华夏,泱泱大国,国土纵横几千里,国民四万万之多。虽近代多有不幸,但底蕴深厚,国之根本尚在。积弱多年,也绝非蛮夷可以征服。

东瀛乃小国,利在速战,我华夏乃大国,可与之慢慢较量,直至耗尽其国力。

吾观先生之保安军,训练精良,装备新奇,战法多变,对东瀛军隐隐已占上风。此乃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吾所虑者,乃华夏国内,政令不通,各自为战。如东瀛军登陆东南,以现今东南各省之军力,尚无法抵挡。

故恳请先生,早做决策,救东南人民于水火。

余曾在东北帮办军务多年,对山川地貌略知一二。

吉林东部,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易守难攻。可据此阻击百济前出之东瀛军。如战法得当,必大量毙伤敌酋。

………”

刘大双反复读了几遍,对这个蒋方霞倒是很佩服,目光如炬,思路清晰,对形势及双方战力判断极准。

“要不要挖挖老袁的墙角,反正这个蒋方震他也不重视,弄个什么参议在那儿闲着。”刘大双心里盘算着。

本来对于挖墙角一事,刘大双没什么兴趣。就他的靖安军事学院,教学水平绝对高于东瀛及国内其它军校。

毕竟刘大双灌输的可都是超时代的军事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

刘大双不懂军事,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太具体的他讲不明白,可是大的方向他还是说得清楚的。只要大方向正确,很多具体的战略战术自然有人去完善了。

华夏国内什么东瀛士官学校毕业的,云南讲武堂的、保定陆军学校的、天津武备学院的毕业生可不少,很多现在也是军中响当当的人物。???

可刘大双真就没兴趣去挖角,虽然不能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对于保安军的训练和作战体系,这些人的思想是落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