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鼓、钹、锣相互配合,拍打明确,轻重快慢转瞬转换。

场内的张飞狮,乌压压的眼皮抬了起来,睁了眼。

噔噔噔,三声急击鼓,南狮起跳坐头,伏城被师哥举至最高处,上抬右腿,膝盖顶成直角,上动又不停,一个喜开场。

黑色的闪料变成了鳞片,在狮尾稳定的加持下吸了场内的灯光。锣、钹声加重,蒋白举着师弟向前快跨3步,伏城落地,做上桩的预备姿势。

正当大家做好看上桩的准备时,黑狮快速穿过1米2的1号、2号桩位,穿过了1米5的3号桩位,在第二梯队的4、5号桩前,起跳了。

观众席一片倒吸气的声音。只见狮头原地起跳1米7,轻踩4、5号,在狮尾起跳的瞬间向前一步,落在同样1米2的6、7号桩上。待狮尾上桩后,两人同时落稳。

廖程明用手面按鼓面,控制鼓声的余音。第一次掌声就在这时爆发,这是外行人看不出的技巧,四爪踩四桩。以前自己和伏弘做,现在伏小子和他师哥也可以了。

普通上桩方式是狮头落稳再落狮尾,四爪踩四桩严格要求同时性,两人完全同步,考验舞狮人的弹跳力和配合度。而要做这个上桩方式,必须从1米7的第二梯队中开始,只有4、5、6、7是平行同等高的桩子,换别的不行。

别人从1米2上桩,伏家班上来就是1米7。

上桩后是高位托举回旋,两人快速交换位置,像一阵旋风,狮批被空气撑满,猛兽上山。

举了这样几秒手臂已经疼了,蒋白快速带伏城走过8、9号,两个高度是1米9的桩子,蹬腿起跳,带着伏城飞过1米8的跨度,冲到了第三梯队。

1米8,多少人原地跳远都跳不出这个数字,可是在舞狮比赛中这只是门槛。没有这点基础,大宽度的距离就是一道鸿沟。

脚下的桩因为动作猛烈开始轻颤。到了第三梯队,蒋白两只脚落10、11,伏城两只脚落12这一个桩,高度已经超过了2米。第三梯队的桩最矮也是1米9,呈中间低的阵型,每两根中间的宽度,都是70厘米。感受到腰部的推力,伏城往前一步,跨一个70厘米,双脚落13和14,高度降到2米1,就在这一秒,他绷起了腿。

要把腿绷成铁一样硬,他再往前走,到15号,第三梯队里最矮的那一根,腰上的力量陡然加大,师哥抓住他的腰,做空中摆荡。

蒋白的起跳点,仍旧在10和11,他的目标,却是踩中伏城脚下那根,跨度2米1,体重全靠伏城撑住。随着伏城往前他也往前,最后脱离桩面,用惯性踹桩,再用反推的力量回来,落稳13和14。

桩体剧烈晃动着,伏城控制狮头动耳朵,身子却明显前倾,用自己的体重保师哥不掉。

而这一连串的动作,发生在几秒之间。不熟悉舞狮的人根本反应不过来,只觉得眨眼之间,狮子就上桩,就开始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