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长安少年游 明月倾 1926 字 2022-09-14

言君玉身量早和他们一样高了,只是痩,听了也不生气,回道:“老头子打仗打不赢,当然要小孩子来打了。”

他这话一说,连沙盘边的敖仲将军都抬起头来,其余人也有笑的,也有吹胡子瞪眼睛的。只有敖仲将军身边一个留着文士胡子的中年将领道:“周鹏,你一天不挨几句骂,浑身皮痒。”

周鹏,褚文睿,敖仲的左右副手,下首那个披甲的将军应该是袁弼,是敖仲最信赖的先锋将军,卫孺最喜欢他的兵法,可惜在安南中了一支铁箭,掠阵不如以前爽利了。

言君玉心中都有数,只是神色不动,上去行了个礼,道:“东宫伴读言君玉,拜见敖将军。”

“不敢。言大人这次来是传旨,还是有事?”

“是献策。”

他这话一说,周围人都笑了,懂兵法的都知道,计和策是两回事,计是一场的输赢,策却决定整个战局的走势。言君玉看起来比鄢珑还小两岁,却振振有词要献策,看起来实在正经好笑。那周鹏当即就笑道:“小娃娃战场都没上过,就来教我们打仗了。”

“孙子兵法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后人以讹传讹,以为庙算是要在庙中祝祷,求神问佛。其实庙算是兵权谋的核心,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就用了庙算。可惜庙算失传已久,敖将军虽然精通兵法四势,但麾下强将多,谋士少,兵法平实中正,不擅巧计,才会在南疆被拖五年之久,死在瘴气里的士兵比死在战场中的还多。”

言君玉不急不缓,缓缓道来。世人都以为战场上将军都老谋深算,其实很多出身平民的将领,连字也不认得多少。就算像鄢珑这样出身左营的,也不会潜心研究兵法。毕竟纸上谈兵,到了战场上都是一击即溃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听说过有人寒窗苦读,没听说有人苦读的是兵法的,能把六韬看完就不错了。

不像圣人之言千载万代还能流传于世,兵法是最容易过时的东西。春秋的战车,汉代的骠骑,唐代重甲,甲胄、兵器、阵法,这些东西时时刻刻全部在进步,同一场战争中都可能因为新的武器盔甲而使局势发生变化,要从书上学韬略这些大而化之的东西还是可以的,想直接上阵打仗,就太狂妄了。

言君玉这番话似乎并未打动敖仲将军,倒是一边的褚文瑞笑道:“那依小侯爷的看法,应当如何呢?”

“应当把南疆一战交给年轻将领,请罗远侯为主将,袁弼为副将,敖将军自请守幽州。”

他这话一说,满军帐都没人敢答言了,罗远侯是鄢珑父亲,当年在南召受了重伤,好不容易救回一条命,已经是废人了。他受伤就是因为作为先锋,深入埋伏,要是用作主将,就不会以身犯险了。否则以他的年纪资历,回来也是仅次于敖仲的大将了,连朝中局势都要为之一变。

袁弼自不必说,就是成年的卫孺,用兵又巧又急又快,不耐久战。最后一句最致命,几乎是在说南疆这场大战从一开始就错了。

“小侯爷是来献策的?”敖大将军不愧久经沙场,仍然沉得住气。

“是献策。众位将军不愿意退下的话,也可以一起来听。”

如果叶太傅在这,一定会很惊讶,言君玉这话中的某些语气,和叶璇玑当初逼迫他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年轻人学东西就是这样快,只要下一场雨,就迅速冲破屋檐,长出新的枝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