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太岁 priest 2595 字 2022-09-17

大蒸汽时代在仙与凡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悄然拉开帷幕,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一座大桥横在峡江上,巍峨如帝都城墙,两头各有官兵把守,查验通关文牒。

桥上完全用凡铁搭建的腾云蛟轨道反着刺眼的光,一天两趟,从渝州直通陶县。

陶二奶奶的愿望实现了。

周楹本来不同意往陶县通腾云蛟,因为陶县是奚平的保护,一个禁灵之地,本来就八百万双眼睛盯着,时局已经够乱了,交通再发达,岂不是更鱼龙混杂?他主张将陶县治成个铁桶,备上百年的物资,搭个能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再把地底下挖空了塞满军火,谁来把谁点成炮仗。

奚平足足磨了他半年,死缠烂打,每次不管说个什么事,最后都会绕到腾云蛟上来。

周楹烦死了,一度不想跟他说话,奚平就专挑半夜三更跑去给他三哥弹小曲,朗读新鲜出炉的花边草纸。于是周楹不知从哪找来一打上古迷幻阵,下在各种防不胜防之处,专门把奚平的神识逮去关小黑屋,再派一堆正在恶补文法的开明修士冲他“嗡嗡”念书。

哥俩斗智斗勇好几个回合,没分高下,身心俱疲,最后因奚平一句“三哥,海啸翻天的时候,鲲鹏不敢乱动,大厦也有倾覆之危,无惧风浪者只有风浪,你自己就是风浪,难道让我做沙堡”而休战。双方各自退了一步:开明与陆吾暗中推动了宛楚铁路,同时,周楹也确实将驻军地下挖空了,塞满了军火。

就这样,陶县成了整个中原地区最重要枢纽之一。

这当年困窘得要三岳施粥、险些断子绝孙的穷乡僻壤,一下成了中原重镇,人口暴涨,地价上天,陶二奶奶都能将小客栈托付给养子,靠收租安度晚年了。

奚平穿过陶县大道两边成排的转生木,与“叮当”乱响的有轨车擦肩而过。

报童沿街一路小跑,混在嘈杂的人声与车声里,那声浪如沸,却好似都与他没什么瓜葛。

他钻进小巷,从“崔余甘”小院里栽种的一棵转生木树苗里走出来——老光棍崔余甘几年前终于走了狗屎运,发了笔小财,赶在陶县房价飙升前安了个家。邻居都知道他人不坏,但不着调,常年在外面浪,遇到坎了才惨兮兮地回来小住。

太岁琴一响会惊动全县,奚平没有碰,只是从墙上摘下布满尘灰的胡琴,拉出一声长叹。

胡琴受了潮走调,他也不调,呕哑嘲哳处像发不出的郁结,喧哗得寂寞难言。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侯爷老了,祖母没了,他那还是幼时见过的姑母也没了。入殓的华服下,是同寻常老妪一样的苍颜白发,他想不起她以前是什么样子,只干巴巴地剩下个“像仙女一样”的形容,无凭无据。

若他没入玄门,想必也该有妻有儿,被光阴雕琢得面目全非了。

他一路粉身碎骨,挣到了九霄云上,看似将生老病死远远甩在身后。然而湮灭与死亡的阴云散了,却也无处不在。

于长生的修士而言,无常可不就是那无处不在的“死”吗?

奚平一时手抖,弦子竟崩断了一根,没有灵气护体,给他抽了条红印。便听见门口传来陶二奶奶依旧嘹亮的嗓门:“哟,老崔,又在哪受了情伤回来治了?”

奚平强行定下心神,吐出一口浊气,心想民间传说果然不可尽信,什么“弦断就是有知音”……扯淡。

崔余甘的妆还没上,奚平就冷着脸冲外面喊了一嗓子:“您老可别探头,我没穿衣服,长针眼不管!”

陶二奶奶“呸”了一声:“不要脸的东西。”

奚平失笑,心里郁愤稍减,正要去拿易容匣,便听陶二奶奶在门口道:“今日你这胡琴嚎得不像让女人甩了,干什么去了?”

奚平顿了顿,回道:“奔丧。”

“谁啊?”

“我姑。”

陶二奶奶“啊哟”一声,先是跟着唉声叹气地说了几声“节哀顺变”,又问道:“先人多大年纪走的?”

听完又道:“那跟我差不多,不算夭折了。我们这岁数,过了今朝没明日,都一样。”

老太太口无遮拦,说得奚平心里又堵了起来:“胡说八道,没个忌讳……”

“忌讳就能不死啊,憨头,”陶二奶奶“啧”了一声,“来日不死,今日还能叫活?都跟那帮仙长似的老不死,成笨石头咯。”

奚平倏地一愣,想起他曾经在化外炉中悟到过类似的事,然而未及领悟,便又匆匆掠过,如今被一个只看得懂账本的凡人老太太随口道出,却倏地扎进了他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