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暮登楼

青天城的动乱起得很突然,结束的也很快,那些居住在青天城里的妖修们将那些人全部都杀掉,一个不落,自然事情便结束了。

青槐离开长街,并没有去深究事情的始末,这些事情自然有别人去做。

她来到那座酒肆,要了好几壶酒,然后想了好些事情,卖酒妇人劝慰道:“妖君大人不会有事的。”

她也是个聪慧的妇人,自然知道青槐这个时候在担心什么,青天君让她先离开青天城,这就是不想让她知道这场大战,让青天君都这么担忧的,自然是他不一定有胜算了。

青槐说道:“他还没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回家了。”

青天城是青天君的城,但却不是青天君的家,他的家应该是在那座茅屋里,虽然那之前也是别人的家,但是青天君成为大妖之后,在那个地方待得时间最长,便应该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卖酒妇人不知道青天君的家在什么地方,所以眼里只是有些担忧。

她轻声说道:“也不知道那个小子为什么还不来。”

这些日子,她很清楚青槐一直都在等李扶摇,要不是当真抹不开面子,只怕早就已经去山河那边了。

青槐现在有些心烦意乱,所以不太想提那个家伙,只是坐在桌前喝了几口闷酒,然后便转身朝着城外走去。

之前她说要去冰海看看,也不是假的,既然青天城里没有什么问题,只要青天君活着,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青槐觉得这种事情,自己担心也没用。

若是青天君真的要死了,只有她的境界更高,才能庇护青蛇一族。

不管是为了什么,她都该去冰海。

只是临近城门的时候,青槐皱了皱眉头,喃喃道:“你要是找不到我,就真该被打一顿。”

……

……

洛阳城又下雪了。

这是入冬以来,洛阳城的第一场雪,以往这些时候,只怕叶长亭就要来洛阳城骗一骗朝青秋的饭食,顺便在他这里探听一番关于天外的事情了。

但是如今,朝青秋已经离开洛阳城,不知道还在不在北海钓鱼,叶长亭自然也就不会再来这座洛阳城了。

雪一落到洛阳城,整座洛阳城便都换了个颜色,就连皇宫的朱墙碧瓦,都变成了白色。

延陵皇帝这些日子在御书房的日子要比往常少了很多,自从延陵王朝打破壁垒,让整个王朝的百姓都更直观的了解山上修士之后,延陵王朝的风气一再变幻,去年秋天,已经在洛阳城建起第一座行宫。

说是行宫,其实就是修行宗门。

里面让刑部的供奉进去授课,有道门修行,也有儒教修行,还有些野修的修行法门。

除去没有剑士和佛教之外,也都还算是完善。

以往延陵王朝的供奉来源大部分是出自学宫,那些在学宫修行数十年,乃至百年都未能如何进步的,就几乎要被遣出学宫,为了得到些修行的资源,他们往往便会选择来到洛阳城,可是这个时候,学宫和延陵王朝两边早已经对峙起来,因此再从学宫里得到修士的通道,便被关上了。

延陵皇帝雄才大略,很快便建立起这座行宫,便是为了给洛阳城培养人才。

当然,在这个期间,也招揽了许多散修进入洛阳城。

虽然现在洛阳城里的这座行宫还比较简陋,但过个百年千年,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

刑部那边的供奉已经尽数打乱,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做上阳宫,所有修士都在这里有着编制,上阳宫的宫主名义上是楚王殿下,但是实际上,真正管事的是一位登楼境的野修,叫做章太一。

这位登楼境的野修不知道是从何处而来,反正一到洛阳城里,便一人一枪挑翻了许多修士,最后是在程府前,被那位抱刀郎程雨声的师伯陈酒一刀逼退。

两位登楼大战,当时在洛阳城里还惊起了很大的风浪,但最后还是以章太一入宫结束。

入宫之后不久,这位看着不过才年过不惑的野修便成了上阳宫副宫主。

在楚王殿下这位沧海修士不会轻易出手出言的情况下,这位就成了整个延陵王朝修士里,说话最管用的人。

当然,说话最管用,不代表着最厉害,即便是那两位沧海修士不出手,可还有陈酒这位登楼大修士可以胜过他。

不过再怎么说,有如此景象的洛阳城,其实还是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尤其是摘星楼的剑仙李昌谷一直都不曾离开洛阳城的前提下。

今年的第一场雪下得很早,洛阳城里的许多权贵人家都还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木炭,因此这些时日木炭的价格其实还有偏高,只是这个时候,程府却是不惜在某间屋子里摆满了木炭盆。

数量之多,即便是让别的权贵人家来看,都有啧啧称奇。

走进这间屋子里,便真的感受不到一点寒意了。

程府向来低调,即便是宫里有一位贵妃,那位之前的程大少又是一位正五品的抱刀郎,外加现在在上阳宫里位次也排的极为靠前,都不曾做出过什么欺压百姓的事情出来。

今日却一反常态,倒是让人觉得有些古怪。

风雪不算太大,程府外面来了一顶轿子,很快便从里面走出一个宫装妇人,她一身打扮,是整个延陵王朝仅次于皇后的装扮,这便就是那位程贵妃了。

程贵妃来到门前,很快便有许多人迎了出来,很多人都跪下,但是程贵妃却是怒道:“跪什么,老爷子怎么样了?还不带我去看看。”

程贵妃入宫多年,尚未生出半个子嗣,本来便心里没底,好在是那位皇帝陛下一直都对其比较疼爱,程贵妃也没有借此恃宠生娇,这么多年了,一直老实本分,几乎没有回过程府一次。

直到如今,才总算是再回了一次程府。

不是因为别的。

而是老爷子不行了。

程老爷子百岁高龄,得益于程雨声找来的灵丹妙药,这些年吃了不少,还算是延年益寿,但是不管怎么延年益寿,总归是都要死的。

到了现在,就真的是撑不住了。

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火盆在屋子里。

才让人入宫通知了程贵妃。

……

……

程贵妃一路小跑,来到了门前,这里早已经守了很多下人,只是屋子里并没有几个。

站在门前,程贵妃看着程府下人问道:“请大夫了吗?大夫怎么说?”

那个已经在程府待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管事带着哭腔说道:“今儿宫里的杨太医已经来看过了,说老爷子无病无灾,只是时间到了。”

老太爷要离开人间,和病痛没有关系,只是时间到了。

程贵妃身形有些摇晃,这些年在宫里怎么做,其实全靠老爷子的金玉良言,老爷子虽然没有怎么关心朝堂大事了,但是每一次开口,都能让她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至少在延陵朝堂变幻的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任何一刻让她觉得迷茫的。

可这个时候老太爷要离开人间了。

之后怎么办啊?

程贵妃现在想得最多的便是这个事情。

深吸一口气,程贵妃走进那间屋子,屋子里只有几个人。

已经被钦定为接班人的程雨声。

还有几位长辈。

外加一个程暮。

这是程雨声的闺女,也是这些年最讨老太爷喜欢的后辈,这个时候,就是程暮握着老太爷的手,别的后辈都只能跪倒一片。

程贵妃缓慢来到老太爷床榻前,看了一眼程暮,然后看着脸上已经看不到血色的老太爷,当即便眼眶泛红,她轻声道:“老太爷,怎么了呢?”

程贵妃早年被送入宫中,这些年在后宫争斗,不知道要过得多么小心翼翼,又要过得多累。和程家其他人都算是不太亲切,唯独和时不时写信老太爷关系极好。

此刻见老太爷这个样子,她虽说还是担心之后在宫里该如何自处,但更多的还是悲伤老太爷要离开了这件事本身。

程老太爷睁开那双浑浊的双眼,看了一眼程贵妃,拍了拍程暮的手,轻声道:“暮儿,你先出去。”

程暮是程雨声的闺女,现在不过十几岁,还是个少女,听着平日里最疼爱她的老爷子这么说,本来还憋着的眼泪,现在一下子便憋不住了。

“您就让暮儿多看您几眼好吗?”

程暮泪如雨下,让人瞧了,也觉得十分伤心。

程贵妃拍了拍程暮的头,轻声安慰道:“暮儿,你先出去,老爷子不会走的。”

程暮泪如雨下,但还是懂事的点点头,依依不舍的松开老爷子的手,然后去程雨声身旁跪下。

程雨声有些怜爱的看着自己这个闺女,轻声说道:“别哭。”

床榻那边,程贵妃看着老太爷,缓缓的蹲了下来。

手就放在老太爷的手上。

老太爷感叹道;“这些年辛苦你了。”

当年送她进宫,自然是因为程府需要在宫里有个人,而程贵妃这些年在宫里不出问题,自然也是因为程府在外面支持的缘故。

程贵妃哭泣道:“您说这些做什么,现在只要您不出问题,便什么都行了。”

老太爷开口说道:“我这把老骨头,熬了这么些年,真熬不动了。”

程贵妃看着老太爷,轻声道:“爹,你怎么就要走了呢?”

这是很多年后,程贵妃再一次喊老太爷爹,平日里他们都是以老太爷称呼的。她作为老太爷最小的女儿,当初其实也想过嫁到平常百姓家里,然后便这样过完一辈子的。

只是事与愿违。

前面好些年,说是没有怨气,也说不过去。

老太爷感慨道:“活了一百多年,二十来岁便开始担起这个担子,这担子一担就是八十年,八十年的风雨,延陵再怎么变,咱们程家都屹立不倒,其实爹比你累,你在后宫斗斗那些小姑娘,哪里有爹在朝堂上,在延陵斗那些老狐狸累?”

担起这么一大个家,老爷子自然过得也不算轻松。

“不过现在好了,只要雨声那小子不犯浑,咱们程家,差不多两三百年里都没问题了,你在后宫只要不做些出格的事情,也没问题,即便是你哪天做了些错事,外面还可以帮衬你一把,都没问题了,都不用担心了。”老爷子长舒一口气,这便是如释重负的意思。

程贵妃看着老爷子,有些说不出话来。

生死离别都是大事,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

老太爷摆摆手,看着远处跪着的那一片人,这才生出些怒意,大声说道:“我还没死,你们做什么?”

跪着的人不为所动,老太爷的声音却是渐渐小了下去,“你们这些家伙,倒也不是不孝顺啊。”

“可是朝青秋这样的人也要离开人间,我一个糟老头子,能做些什么呢?”

“而且我是真的活够了。”

说着这句话,程暮站起身来,要跑到老太爷身边,可是还没等她跑到老太爷身前,老太爷便断了气。

老太爷死了。

宫里很快便派了人来抚慰,程府一片缟素。

白色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哀乐也传了出来,平日里和程府有些交集的朝堂官员以及别的什么人,都来了程府。

程雨声是长孙,又是老爷子钦定的接班人,所以这事情由他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