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桓的祭拜【求订】

一名守门官强忍着心中的紧张与恐惧,上前冲着李桓一礼道:“下官见过大都督,不知大都督可有陛下旨意。”

李桓居高临下看着那名守门官,只将那守门官看的一头冷汗,无比的紧张,不过李桓倒也没有为难对方的意思。

就见李桓随手自怀中取出一份卷在一起的圣旨来,高高举起道:“陛下圣旨在此,尔等还不速速开城门。”

看着那明黄色的圣旨卷轴,守门官根本就不敢要求去看圣旨的内容,当即便冲着李桓拜了拜,大声冲着身后的手下喊道:“开门,还不快开门。”

吱吱呀呀的响声中,原本已经关闭的城门轰然开启,李桓当即收起圣旨,然后呼喝一声,在数百锦衣卫簇拥下冲出了城门,消失在夜色当中。

陕西西安府

廖家大宅

廖勇看着自家的儿子,嘴角挂着几分笑意道:“粮食可曾入库了?”

廖永光脸上同样挂着掩饰不住的喜色道:“父亲,五万石的粮食已经自王府的仓库转出,存在了咱们廖家的粮窖之中。”

说着廖永光一脸钦佩的看着廖勇道:“父亲你这一招可真是妙啊,赈济灾民的粮食先是进了秦王府的大库,然后咱们再从秦王府的大库将粮食倒弄出来,有了这一道程序,就算是将来出了什么事情,朝廷也追究不到咱们身上来。”

廖勇捋着胡须笑道:“这主意可不是你老子我出的,而是那位布政使吴威吴大人的主意。”

廖永光闻言一愣道:“难怪都说这些当官的心思最为诡诈,他这主意一出,将来事发了,他也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秦王府身上去,朝廷难道还能够追究一位亲王的责任不成?”

廖勇点头道:“所以说咱们同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千万记得长一个心眼,该留的后手一定要留。否则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这些人给卖了。”

说着廖勇看着廖永光道:“这几年经由咱们之手所售卖出去的西安府府库存粮的账册,你可都记好了?”

廖永光当即便道:“父亲放心便是,那账册孩儿记得清清楚楚,藏在隐秘之地,绝对不会出什么纰漏。”

廖勇笑着点了点头道:“这样就好。”

廖永光看着廖勇道:“父亲,儿子听说延安府那里知府黄永昌等人直接将赈济粮转手全部卖给了当地几大粮商,却是用一些发黑发霉的粮食以及喂养牛马的麸糠来设立粥棚赈济灾民,这些日子下来,单单是吃了那些发黑发霉的粮食而死的百姓就不下数百之多……”

廖勇淡淡的扫了廖永光一眼道:“你这又算得了什么,这些官员为了钱粮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任何人敢挡了他们的财路,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将其一脚踢开。”

陕西华阴县

坊间传闻,县令王智自那一日得知县中府库燃起大火,府库存粮被烧成灰烬的消息便直接一病不起。

而主簿汤震、巡检崔纪、典吏丁朝忠等几名县中官员第一时间前来探望王智,并且主动向王智表示,他们各家愿意拿出数十石的粮食来供县令来设立粥棚,赈济百姓。

据说当时县令王智感叹汤震等官员对朝廷忠心不二,皆是国之良吏。

这一日一队士卒押解着上万石的粮食进入了华阴县,而身为华阴县县令的王智面色苍白,硬是拖着病体亲眼看着那上万石的粮食进入县中府库当中。

王智是一名难得的好官,当日那一把大火到底是怎么回事,王智心知肚明,可是他却是奈何不得以汤震、丁朝忠、崔纪等人为首的一众吏员。

整个县衙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大小官吏皆是汤震他们一党,如果说当真闹翻了脸的话,他这位县令的话能不能出得了县衙都是个问题。

这一次王智为了防止意外,或者说防止任何人打这一批赈济粮的主意,王智直接带了家中仅有的两名仆从就那么直接住进了粮库,堂堂县令亲自坐镇粮库。

粮库门口处,王智看着一脸愕然之色的汤震、丁朝忠、崔纪等人道:“诸位,这是朝廷派发下来的救命粮,我华阴县十几万百姓的性命就指着这些粮食了,明日一早,本官会亲自以这些粮食设立粥棚,赈济灾民,希望诸位能够相助本官,为百姓谋一条活路。”

汤震等人看着王智身后那堆满了粮食的粮仓,再看看一脸正色的看着他们的王智,脸色颇有些怪异,闻言冲着王智道:“大人尽管放心,属下等定然会竭尽所能,全力辅助大人赈济灾民,为我华阴县百姓谋生路。”

王智深深的看了众人一眼道:“若是如此,华阴县百姓定然感念于心。”

夜幕降临

汤家的大院之中,一间花厅之内,几道身影正聚在一起,若是有人见了定然能够认出这几人正是华阴县主簿汤震、巡检崔纪、典吏丁朝忠等十几名大小官吏。

只听得丁朝忠面色难看的道:“该死的王智,他竟然敢防贼一般防着咱们,甚至还住进了粮仓。”

崔纪捋着胡须眯着眼睛道:“那可是上万石的粮食啊,上等的精米,便是一石卖到四五两银子都没有什么问题。”

听崔纪这么说,众人想到先前所见粮仓之中堆积如山的粮食,一时之间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一名吏员闻言不禁嘟囔道:“就算是有再多的粮食又如何,县令大人亲自坐镇粮仓,咱们就算是有再多的手段,也不可能在县令大人眼皮子底下将粮食给弄出来吧。”

众人闻言脸上的兴奋顿时消散不见,有人恨恨的道:“王智他要做清官,可是他却要断咱们大家伙的财路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一时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许多人提及县令王智的时候眼中皆是充斥着恨意

好像王智守住了粮仓,就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一般。

汤震一声轻咳,做为华阴县最大的地主,汤震在这些官吏当中影响力也是最大的,这会儿见汤震有开口的意思,众人纷纷看向汤震。

汤震看了众人一眼道:“本官就问诸位,想不想发财。”

当即就有人道:“不想发财的话,咱们来做这官干嘛,真以为谁都像王智那人一样,想着一心为百姓做事啊,那就是个傻子啊。”

“对,对,咱们做官就是为了发财。”

丁朝忠看着汤震道:“汤大人,你莫非有办法将粮仓里的那些粮食给弄出来不成?”

汤震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

众人不由一愣,不解的看着汤震,王智的性子他们还是了解的,既然王智选择住在粮仓,那么肯定不会给他们上下齐手的机会的也就是说正常的操作根本就过不了王智那一关。

眼眸之中闪过一道杀机,汤震淡淡的道:“不就是一个王智吗?他王智若是不在了,那些粮食还不是由咱们说了算?”

众人闻言不由大惊,骇然的看着汤震,一名吏员颤声道:“大人,你是说咱们要害了县令大人吗?”

汤震淡淡的道:“县令大人不是病了吗?他是病死的,而且是为了赈济灾民劳累致死,华阴县所有的百姓都会感念县令大人的恩德的,诸位说是不是……”

一众人面面相觑,不过很快就听得巡检崔纪哈哈大笑道:“对,县令大人一心为民,操劳过度而死,华阴县百姓将会永远感激县令大人的。”

很快在汤震、丁朝忠、崔纪等人的注视下,在场的十几名吏员纷纷表态,所有人尽皆表示县令王智因为赈济灾民,太过劳累,以至于病死任上。

达成了一致,丁朝忠眼中闪烁着凶光看向汤震道:“汤大人,咱们要不要今晚就动手……”

汤震摇了摇头道:“急什么,既然县令大人是因为赈济灾民活活累死在任上的,咱们总要给县令大人一个赈济灾民的机会不是,总要让他走的安详一些。”

说着汤震淡淡道:“明日大家随县令大人开设粥棚,当着华阴县众多百姓的面,县令大人旧疾复发,口吐鲜血,积劳成疾,身死当场。”

崔纪拍手叫好道:“好,就这么办!”

粮仓处,在仆从王城、王松二人的陪伴之下,王智就那么守在粮仓处。

一阵剧烈的咳嗽传来,王城不禁关切的看着王智道:“老爷,您的身子。”

王智冲着王城摇了摇头道:“不过是受了点风寒罢了,不妨事的。”

说着王智眼中流露出几分希冀之色道:“有了这些粮食,我华阴县百姓总算是有救了。”

王城低声道:“老爷,那些人怎么可能会那么好心,他们难道会眼看着大人拿这些上等的粮食去赈济灾民吗?”

王智闻言冷笑一声道:“不愿意他们也得忍着,本官亲自坐镇,这次本官倒是要看看,有本官在,谁敢打这些百姓救命粮的主意。”

王城看着王智,轻叹一声道:“华阴县百姓有老爷这般的父母官,真是百姓的福气啊。”

王智看着身后的粮仓,眼中闪烁着明亮的色彩喃喃道:“明日我华阴县百姓就有米粥可以活命了。”

崎岖的道路之间,一队锦衣卫风尘仆仆而来,为首之人正是李桓。

看着前方绵延的道路,李桓向着身旁的杜广道:“杜广,此地距离西安府还有多久的路程?”

杜广想了想道:“大人,咱们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大概明日便可以进入华阴县地界,再有一两日的路程就可以抵达西安府。”

李桓闻言不由得眉头一挑道:“华阴县,华山就位于华阴县地界吧。”

杜广只听李桓这么说就知道李桓肯定是想到了已经失踪了的岳不群。

毕竟岳不群便是前华山派掌门人,而且前番岳不群失踪的蓝田县距离华阴县距离也不算太远。

甚至遭受风清扬追杀之下,岳不群极有可能会选择逃往华山也说不定。

就在这会儿,一骑纵马而来,向着李桓高呼道:“大人,前面有一条河,河中尚且还有河水。”

李桓看了身后一众锦衣卫各个疲惫不堪,开口道:“大家前去歇一歇,也让马儿喝些水。”

很快众人便到了那一条大河之前,放眼望去,那宽有十几丈的河床几乎全部露在了外面,只有一条细小的水流还在流淌,可见陕西大旱到底严重到了何等的程度,这么一条大河河水便如此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