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军功竟然没了【求订】

众人眼睛一亮,一人捋着胡须笑着道:“大人所言甚是,我等派人前去查验,既无实证,这军功自然不成立,李大都督就算是不同意,便是将官司打到陛下那里,我们也是无错。”

“对,我们又没有犯错,又有何惧。”

“陛下总是要讲道理吧,想要封赏可以,拿出军功实证来。”

一时之间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神情显得颇为振奋。

于芳看了陈炜一眼道:“陈大人,明日我们便据理力争,军功不可烂赏,看李桓有何话可说。”

五军都督府

本来五军都督府是用来调度大明兵马的军事机构,素来都是由勋贵兼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

只可惜自土木堡一役之后,勋贵集团元气大伤,以至于兵部将兵马大权收归兵部,五军都督府如今也就剩下了个空架子,而且万事皆是以兵部为首。

按说李桓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也算是五军都督府的一员,那么五军都督府派去调查军功的人员天然的应该站在李桓这一边才是。

但是五军都督府走已经被文官集团所分化拉拢,一部分勋贵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选择同文官集团站在一起。

况且就算是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出身勋贵,可是真正做事的中低层的官员吏员却是出身于文官集团,这就使得整个五军都督府沦为了兵部的附庸一般。

陕西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之中的右军都督府,而右军都督府都督正是长阳侯宋镇。

长阳侯宋镇蒙父辈余荫,早早的投向了文官集团,所以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荣任右军都督府都督,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右军都督府派出的官员又如何会站在李桓这一边。

长阳侯府

长阳侯宋镇看着一名心腹,皱眉道:“你说几位阁老传话说明日让我等进宫,面见天子,奏秉大都督李桓奏请边军封赏之事?”

心腹微微点了点头道:“正是。”

宋镇沉吟一番道:“本候知晓了。”

三边之地,总督府衙门

杨一清背着双手站在那里,几名边镇将领正站在杨一清身旁。

寒风呼啸而过,杨一清开口道:“草原上的鞑靼人可有什么异动?”

一名将领开口道:“回大人,半月之前,天降大雪,草原之上大雪覆盖,寸步难行,原本有意调集人马南下报复的鞑靼人已经错过了时机,就算是想要南下,也只能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了。”

杨一清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几分笑意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这样一来我边镇之地还有时间准备。”

说着杨一清回身过来,看了众人一眼道:“来年那位一统鞑靼各部的达延汗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得又将有一场大战,本督希望诸位将军回到各自驻地之后能够提高警惕,勤加操练兵马,若是能够立下军功,本督必然会为诸位向朝廷请功。”

一众将领齐齐道:“末将等谨遵大人令。”

游击将军李武却是皱了皱眉头看着杨一清道:“大人,钦差李大人先前替我们上的请功的奏章,按说早就到了朝廷那里才是,可是这都多久了,为何朝廷的封赏还迟迟没有下来?”

一位指挥使闻言点头道:“还有就是不久前兵部、右军都督府派来的那些官员一个个的吹毛求疵,非要咱们将斩杀的鞑靼人的脑袋拿出来给他们查验。”

说着那指挥使直接破口大骂道:“我去他娘的鞑靼人的脑袋,他们也不想一想,壶里部、黑河部都被踏平了,这等草原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视而不见,非要逼着我们拿出鞑靼人的脑袋,他们这根本就是想要抹杀将士们拿性命搏来的军功啊。”

其余的一众将领闻言皆是面露不虞之色,他们这些边镇将领,不说所有人,至少大多数还是有几分血性的。

涉及到军功封赏,由不得这些军中将领不看重。

毕竟军功也是他们这些边军将士立足的根本,若是朝廷随意抹杀他们的军功,那么他们提着脑袋同鞑靼人拼命还有什么意义?

一道道的目光落在杨一清身上,杨一清既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是陕西巡抚,在朝中也是有人脉,有关系的。

往常军功奏上去,朝廷很快就会将封赏批复下来,唯独这次,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没动静,这就由不得这些将领心生疑虑了。

杨一清轻笑一声道:“或许是这次的军功太大的缘故,朝堂之上诸公须得好生商议才能够拿出一个封赏的章程出来。因此时间拖的久了些,不过大家大可以放心,大家所立下的军功,任何人都无法抹杀,否则便是本督也不答应。”

说着杨一清看着众人道:“别忘了,钦差李大人可是天子近臣,料想如今李大人已经回京,必然会督促朝廷将封赏下发下来。”

听杨一清这么说,一众将领脸上皆是露出兴奋以及期待之色。

就如杨一清所说,这次的功劳可是一点都不小,他们之中不少人怕是都能够凭这次的军功升上一级。

看着一众将领各自返回驻地,杨一清的面色却是渐渐的变得凝重起来。

杨一清可不是这些没有多少花花肠子的军中将领,其实从一开始军功封赏久久没有消息,杨一清便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果不其然,没有多久便有朝廷派下来的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官员查验军功,而且在查验军功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种种异常,杨一清都是看在眼中。

以杨一清的政治素养,杨一清看的分明,朝堂之上怕是有人在针对李桓,所以在李桓奏请的军功上动起了心思。

李桓乃是天子近臣,得天子看重,虽然说办了几起大案,但是却是缺少真正能够让其立足朝堂,并且能够服众的功劳。

这一次李桓赈济灾民有功,但是这功劳却远远无法同李桓率领大军杀入草原,屠灭两个鞑靼人部落的功劳相比。

大明只有军功方才能够封侯,上百年来,真正能够凭借着军功封侯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显然有些人是不可能答应让李桓这一份军功坐实的,否则有了军功在身,李桓在朝堂之上可就有了底气。

一声轻叹,杨一清的目光不禁投向了京师方向。

猫眼巷,李府

书房之中,李桓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常服,陪着冯氏用了晚饭,此时正在书房之中歇息。

没有多大一会儿功夫,就见陈克带着一身的风雪走进了书房当中。

一旁的曹雨将陈克手中的大氅接过,而陈克上前冲着李桓一礼道:“下官见过大人。”

李桓微微摆了摆手,轻笑道:“坐下说话。”

待到陈克落座,李桓这才道:“让你在这大冷天冒着风雪跑来见我,却是本官的不是了。”

陈克闻言忙道:“大人这是哪里话,您一声召唤,属下自当前来。”

示意陈克用茶,李桓神色一正道:“此番召你来,主要是想要问你,本官离开的这些时日,京师之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陈克将茶盏放下,脸上同样露出几分正色,看着李桓道:“回大人,京师之中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朝堂之上,刘瑾公公手下几名得力的干将被文官集团的人抓住了把柄贬官去职,以至于朝堂之上,刘瑾公公手下可用之人又少了几人。”

李桓眉头一挑,虽然说当初刘瑾侥幸逃过一劫,可是先前投靠他的那些官员却是不少直接死在了牢狱之中,以至于刘瑾出了牢狱之后,重掌司礼监却发现先前所培植的心腹党羽竟然死伤大半。

现在听陈克这么说,很明显,刘瑾在朝堂之上怕是已经不复当年之声势,已然落在了下风。

又听陈克讲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李桓一只手在桌案之上轻轻的叩击着,忽然之间抬头看着陈克道:“本官为边镇将士请功的奏章,为何迟迟没有一个结果,其中到底是何缘由?”

陈克闻言当即身形一挺,脸上满是凝重之色道:“属下早就派人打探,却是发现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似乎都有意无意的排斥大人,许多官员并不想大人这一份军功坐实,因此兵部、右军都督府的人在陕地查验,直接以查无实证,否定了大人的请功奏章。”

李桓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忍不住冷笑道:“好,好,他们可真是好胆,竟然连边镇将士拿性命拼搏换来的军功都要当做攻讦同僚的工具,他们就不怕寒了边关将士的心,引发兵乱吗?”

s:推荐一本好友的新书《我叫埼玉,不是唐僧》,老作者了,值得期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