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镇国侯

不良帅张午勇略昭宣,忠勤体国,其才足以经纬,其行足以励世,朕甚嘉之。

朕据群臣公议,稽诸典章,宜授不良帅张午为镇国侯,食邑千户,俾承家国之重,载扬朝廷之恩。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勿替朕命,共鉴皇恩浩荡,永传无极……”

……

自苏午回到馆舍不久以后,禁中即有诏旨传下。

玄宗封赏确不吝啬,乃以‘镇国侯’之爵相酬,然而,此般封赏只给了他一人,余者多只是赐下金银珠宝若干。

华山镇诡诸事,或可归于苏午以及陶祖、鉴真、丹加等人,似他们这般人物,也不会在意一个人间帝王给出的名利诱惑,自然不会因这一道封赏的旨意,而与苏午之间生出甚么裂隙。

但造就生人甲之事,苏午只是提出了概念。

具体的执行,全由季行舟领着佛道二门弟子,以及吴道玄来落实,季行舟亦不在意这些封赏,可画出‘霜炼群神图’的吴道子,乃至佛道二门诸弟子,却不可能不在意!

这一道旨意之上,连吴道玄、佛道二门诸弟子的名字都未曾提过!

佛道二门看似修行自性,追究成佛成圣,然而多少人一生修行,皆不入圣道?与此相比,倒是人间那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滑嫩嫩的女子,还有那功名利禄更实在一些。

今之和尚、道士种种修行,有几个不是为了这些功名利禄?

他们如今分明取得了这样巨大的成就,造出了生人甲这般社稷神器,可却未曾得到多少封赏。

他们内心何能平衡?

是以,在苏午接过这道旨意以后,四下里陪着他领受封赏的诸多不良人、僧道等等,眼神就有了微妙变化。

皇帝旨意既已颁下,便再没有收回的道理。

这是玄宗的阳谋,也是玄宗递过来的招数,苏午不得不接。

他受过那道诏旨,成了‘镇国侯’,目送宫中来使离开以后,便转回身去,看向又作若无其事之状的众人,开声道:“我今有功名利禄与圣道法门在手,诸位可以任选其一。

诸位欲选哪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