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商量

自陈长敬为自己母妃求情,在殿外跪得一天求见永昌帝的翌日起,永昌帝与陈长敬一直没有见面。这其中有永昌帝故意冷着陈长敬不见他的原因,也有王贵妃于冷宫自尽,陈长敬心中有怨的缘故。

不过今日,永昌帝召见了陈长敬。

陈长敬没有抗旨,跟着传口谕的太监到得御书房。

“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安。”

面对汉白玉石阶之上、肃然坐在龙案后的永昌帝,陈长敬垂首恭敬行礼,语声却冷淡。

永昌帝没有计较陈长敬的如此态度。

他沉声道:“今日你我只以父子身份聊一聊,长敬,你往后有何打算?”

陈长敬便知当与他母妃临终叮嘱过他的事情有些关系。

即使心中有所计较,他亦低着头说:“儿臣唯望仍能为父皇分忧。”

永昌帝说:“你没有打算,你母妃却提前为你有所筹谋。”

“旨意朕已拟好,封你为楚王,封地在湖广,也好歹保你一生无忧了。”

湖广地区处于大齐的腹地,山清水秀,颇为富庶。

被封为楚王,确可保一生无忧,但除非京城生变,否则一辈子要待在楚地。

太子妃有孕的消息,陈长敬已听说。

有此喜事,大约他的父皇亦觉得可以放心把这一道旨意拿出来。

陈长敬掩下心思,半晌开口:“父皇,儿臣无颜接旨。”话音落,他一撩衣袍,跪伏在地,与永昌帝磕了个头道,“母妃犯下错事,儿臣不能安然享乐,愿赴边关,入军营,守护大齐家国安宁。”

永昌帝眸光沉沉,睨向陈长敬。

他冷笑一声:“长敬,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陈长敬维持着伏在地上的姿势说:“儿臣思虑再三,方有此决定。”

“望父皇成全。”

边关的生活艰苦只是其一。

如他这样的身份,军中将士领情不领情且不提,若有人想要他性命,他会面临比在京城艰难百倍的境地。

陈长敬自然清楚。

但如今的他已无更好的选择。

若接下封王的旨意,他将再没有机会为他的母妃讨回几分说法。

那些联手将他母妃推出来扛下全部罪责的人,更从此高枕无忧、逍遥快活。

他知道自己想做的事不可能靠他一个人。

虽因他母妃与成国公府一事,从前明暗支持他的大臣不少都倒戈太子,但也并非再无人追随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至少还有人愿意留在他的身边助他成事,他愿意放手一搏。

陈长敬不甚担心永昌帝会不答应。

好歹父子一场,有些了解,正因晓得他的父皇会应允,他才会把话说出口。

永昌帝冷冷无声看得陈长敬片刻,眸中神色一变再变。

“做个闲散楚王不好吗?”

一声质问,陈长敬抬起头来望向永昌帝。

永昌帝居高临下看着他,他垂下眼,回答:“父皇一片苦心,儿臣明白。”

“是儿臣心中有愧,难以坦然。”

“故而希望父皇成全儿臣的拳拳之心。”

永昌帝沉默中轻笑一声:“你想去就去吧。”

“这道旨意,朕会继续留着,若哪一日你后悔了,自来寻朕。”

话是这样说。

实则他们都明白,一旦做出选择,没有多少后悔的余地,往后究竟是何种情况,谁都无法预料。

然陈长敬没有半分的动摇。

他冲着永昌帝磕了个头,语气坚定道:“多谢父皇恩典。”

陈长敬没有接下封王旨意的消息很快传到徐皇后耳中。

这个消息令她眉心微拢,尤其永昌帝的态度不明……他们这是,想做什么?

本以为没有王贵妃和成国公府,三皇子能消停,谁知竟是这个发展。

徐皇后抬手摁一摁眉心,打赏了小太监。

“太子妃这几日的身体如何?”